20250818⊙作者/艾瑞克.湯普森 譯者/陳錦慧

泰國外交手段靈活 遊走美日間

《群王之夢》殖民霸權的強勢獨裁 對撞東南亞的兼容並蓄多樣性

image
圖為泰國軍人,與內文無關。(本報資料照片)
群王之夢:東南亞的故事(時報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 請看翻爆)

到了一九一○年代,除了暹羅王國之外,整個東南亞至少名義上都成為歐洲或西方的殖民地。英國人取得緬甸、馬來亞和婆羅洲北部。荷屬東印度涵蓋現今印尼所有國土。菲律賓受美國保護。法國人囊括了法屬印度支那,包括現今越南、柬埔寨和寮國。葡萄牙人控制帝汶島東半部。經過歐洲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戰後的經濟繁榮期,這些殖民狀態始終維持。一九三○年代全世界經濟大蕭條,對東南亞的殖民地經濟造成衝擊,被納入國際殖民體系的當地人口陷入巨大困境。到了一九三○年代末期,歐洲迅速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三十年,東南亞收回主權,殖民勢力退場。

 一九四一年末到一九四二年初,日本帝國軍隊橫掃東南亞,短短幾個月就占領殖民時期的菲律賓,也拿下英屬緬甸、馬來亞和婆羅洲,以及荷屬東印度和葡屬帝汶。法屬印度支那是這波侵略的集結據點。從一九四○年起,日本就在效忠納粹德國的維琪法國同意下,占領法屬印度支那(日本跟納粹德國是二戰盟友)。在一九四一年十二月爆發的戰鬥中,當時正式定名泰國、由國會統治的暹羅腹背受敵,一邊是從法屬印度支那進攻的日本,一邊是從馬來亞反擊的英國軍隊。

 從一九三八年起,泰國的統治者是總理鑾披汶.頌堪。陸軍元帥鑾披汶是歐洲法西斯主義領袖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仰慕者。日本入侵的第一天,鑾披汶就下令停火,同意日本取道泰國,以此交換泰國的獨立。當日本進軍歐洲殖民地,鑾披汶的政府跟日本結盟,在一九四二年一月向美國和英國宣戰。但當時泰國駐華盛頓大使社尼.巴莫反對鑾披汶的決定,拒絕向美國政府遞交這份聲明,並且跟美國戰略情報局(中央情報局前身)合作,發起「自由泰人運動」反抗日本。鑾披汶在一九四四年辭職下台,戰後英國企圖入侵泰國展開報復,但在泰國親美官員努力奔走下,泰國得以維持獨立。

 日本的宣傳以「亞洲人的亞洲」為口號,提出大東亞共榮圈願景。東南亞人許多世代以來受到歐洲白人至上主義的壓迫,如今看到歐洲和美國殖民政府在另一個亞洲強大國家的攻擊下迅速垮台,相當振奮。只是,他們很快發現新來的日本統治者跟歐洲殖民者一樣貪婪。日本的統治手法跟過去的殖民政府差別不大,任命當地的合作者,搜括資源供應軍隊,強徵「慰安婦」,在當地實施以日本人為尊的種族主義階級制度。日本人提高某些族群和當地語言的地位,藉此贏得一部分支持,卻也加深族群仇恨。另外,他們對華人、印度人和歐亞群體格外殘酷。

 對於許多東南亞人,戰爭那些年經濟崩潰,社會動盪,充滿毀滅、艱困與饑饉。一九四五年八月,美國原子彈擊中廣島與長崎,日本突然投降,日本對東南亞的征服結束得就跟開始一樣快速。整個東南亞的社會與政治生活徹底失序,從一九四五到七五年那三十年的時間裡,東南亞終於全面收回他們的主權。(五之一,摘自時報出版《群王之夢》)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