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5⊙作者/賈斯汀.馬羅吉 譯者/苑默文 審訂/林長寬

石油為波斯灣 帶來說不清的財富

《走讀伊斯蘭》從聖城麥加到富都朵哈 定義伊斯蘭千年文明的15座城市

image
走讀伊斯蘭 (聯經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 請看翻爆)

一九六○年代末,在嘎塔爾和沙烏地人的支持下,杜拜有了道路照明,第一座適宜跨越杜拜灣的橋梁,以及一條通往拉斯黑瑪的碎石柏油公路。但是這種成就和接下來發生的相比,簡直不值得一提。在不顧指責他過於冒進的謹慎聲音下,拉戌德酋長撕碎已小心規劃好四座碼頭港口的建造藍圖,要求碼頭數目增加到十六座,顧問們只好忍氣吞聲。一九七一年,十六個碼頭的拉戌德港正式啟用。到了一九七六年,由於需求量擴大,碼頭數量不得不增加到三十五座。隨著時間過去,拉戌德酋長的野心似乎失控了,在拉戌德港揭幕使用不到一年,他就決定在阿利山再建造一個更大規模的深水港,此處是距離杜拜灣二十英里的珊瑚沙灘,這個地方將會被完全挖空,竣工後將提供比舊金山更多的運輸空間。顧問和外交界人士全都倒吸一口氣,但拉戌德酋長還是堅持到底,他是帶著使命的人,已無時間可浪費。

 一九七九年是豐收的一年,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親自造訪,為一系列具里程碑意義的規劃揭幕。在拉戌德酋長陪同下,英國女王揭幕斥資十六億美元,長一.二五英里,有六十六座碼頭的阿利山港,這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巨大的乾船塢立即招致《華爾街日報》的質疑,其諷刺標題是「杜拜的乾船塢會不會是一個又高又乾的海市蜃樓?」答案是否定的。緊接而來的是杜拜鋁業,這是一家價值十四億美元的鋁冶煉廠,也是杜拜計畫的關鍵部分,利用蓬勃發展的石油收入實現多元化與工業化。而後是一九八○年成立的杜拜天然氣廠與一九八一年的杜拜電纜公司。這些都是龐大的「杜拜公司」逐步發展之基礎。

 如同當初的阿利山港和杜拜鋁業讓人覺得怪異,就建築而言,到目前為止最令人感到驚奇的是杜拜世貿中心,它是這座城市的第一棟摩天大樓,令那些迷信的人感到害怕,也讓那些對任何事情都不樂見的否定者感到困惑,覺得這是華而不實,是在浪費時間遠離杜拜灣的喧囂,會被遺忘在一片蚊蟲孳生的空曠沙漠中。這棟三十九層的高樓,甚至不在杜拜區域內,它是杜拜未來走向的一個標記。杜拜遙遠的阿利山港是「一種新城市理念的實驗場:大片土地首次與城市無關。城市化現在和非城市做結合」。在一九六○年代與一九七○年代,外國公司執行部門接踵進入杜拜時,常常必須和其他客人共用旅館房間。突然間,他們能夠訂到套房,並且享用波士頓龍蝦餐點搭配冰涼美酒。這個世貿中心位於現在有十二線道、吵雜的宰德酋長路入口處,將被沙漠陽光照射得閃亮發光的摩天大樓分成兩片。這棟拉戌德酋長的摩天大樓是瑪克圖姆家族的「先建,他們就會來」哲學扎實生動之展示,宰德酋長路及這座無庸置疑在無限擴張的城市國家正是這句話的體現。瑪克圖姆家族建城,全世界就紛紛到來。

 表面上看似瘋狂到妄想和喪失心智的地步,但實際上這種開發衝勁既冒著極大風險,卻也有冷靜的理性。一九六六年,離岸法提赫(Fateh,意即「征服者」)油田發現期待已久的石油,並從一九六九年開始生產,這為拉戌德酋長與英國、法國、西班牙、德國和美國公司有夥伴關係,剛成立的杜拜石油公司帶來新收入。重點是四十億桶的石油儲量對杜拜而言極有限,只能允許拉戌德酋長在有限時間內讓未來數十年的經濟達到多元性。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像石油資源豐富的阿布札畢(九百二十億桶儲量)及其他波斯灣國家那樣依靠石油收入,對杜拜而言從來就不在選項之中。現在大多數的人都同意,如此情況是好事。一九九一年,杜拜日產量達到四十二萬桶石油的巔峰,此後就開始逐步下降。石油在全盛時期約占杜拜經濟產出的三分之二,如今的比重不超過二%。

 石油為波斯灣國家帶來說不清的財富,讓生活水準提升到在先前數十年做夢也想像不到的程度。穆罕默德酋長文化研究中心(該中心的箴言是「敞開大門,開闊思想」)的達赫里亞.卡伊德說:「那些曾住過帳篷的祖父輩,如今居住在全世界最高級城市之一的別墅豪宅裡。」該文化中心是杜拜另一個包容環境的象徵,但政治議題例外地明顯仍嚴格受限。在許多例子裡,這種輕鬆得來的錢所帶來的更消極後果是,視放縱財富為理所當然、低生產力及依賴外國勞力坐收利益的國家文化。

(三之一,摘自聯經《走讀伊斯蘭》: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