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閱兵 看權力展示外交站隊

大陸為紀念抗戰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的「九三閱兵」將近,被視為大陸重要主場外交,BBC中文網25日撰文分析此次閱兵的觀察重點,並與10年前的局勢作對比,包括中俄關係、東協國家出席情況、軍隊權力變化、兩岸關係等角度,都值得觀察。
報導指出,預計出席的俄羅斯總統普丁將站上天安門城樓,這讓中俄是否就俄烏戰爭和談形成共識成為關注議題,同時東協國家有意深化與大陸關係,此次閱兵派出的領導人級別更高,可從中觀察外交舞台與選邊站隊情況。
而從大陸內部來看,這次閱兵面臨近期解放軍高層的多番人事巨變下,「在場與不在場」,甚至誰擔任閱兵總指揮,誰能登上天安門城樓,特別是軍委成員的出席情況,都成為觀察軍隊高層權力結構的重要訊號。
此外,台海關係經過10年變化也很大。10年前「九三閱兵」正值兩岸關係蜜月期,前國民黨主席連戰攜夫人連方瑀登上天安門城樓。隨後11月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與前總統馬英九在新加坡進行歷史性的「馬習會」,成為1949年以來兩岸最高領導人首次正式會晤,被視為兩岸關係重大突破。
但之後隨著民進黨連續執政,再加上時任美國眾議長裴洛西訪台後,兩岸關係至今大倒退。陸委會近期也直接呼籲國人勿參加中共「九三閱兵」,並強調禁止中央與地方政府人員出席。
從大陸外交角度而言,BBC中文網報導,稍早川普與普丁的阿拉斯加峰會之後,外界普遍認為俄烏戰爭和談進程有望加快。但在普丁訪問大陸之際,俄羅斯仍在俄烏前線加碼進攻,這讓普丁與習近平閱兵期間,雙方是否會就和談問題形成一定共識成為懸念。
再就東協國家角度,出席閱兵級別或較過去更高,展現要與中國改善關係的態度,如印尼總統普拉博沃、馬來西亞總理安華、越南國家主席梁強等人都會出席。
此外,對於日本透過外交管道,勸各國不要參加「九三閱兵」,大陸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26日表示,已向日本提出嚴肅交涉、要求澄清,強調正確認識對待歷史是日本戰後重返國際社會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