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2黃敬文/台北報導

國產飛彈火力展示

image
天弓三型飛彈,弓三垂直發射架發射。 (中科院網站)

 國軍今年度的「海空精準彈藥射擊」操演,射擊的飛彈中也包括多款國產飛彈,包括「天劍二型」飛彈、地對空防空飛彈天弓三型以及雄風反艦飛彈等,彰顯我國國防自主堅韌實力;空軍司令部表示,此次實彈射擊訓練,採立即備戰模式,摒除程序演練,以達驗證部隊實戰化訓練,確保國軍整體作戰能力之目標。

 為抵禦外敵入侵,國軍積極建立高、中、低空防空戰力,形成綿密且交相掩護之火網,除自力研發「天弓三型」及其增程型防空飛彈,並向美國採購愛國者三型飛彈,建立高空防空與反彈道飛彈防護幕。

 其中天弓三型飛彈為中山科學研究院所自製研發的中、長程防空飛彈系統,具備機動性及多目標威脅接戰能力,可攔截戰機、巡弋飛彈、反輻射飛彈與戰術彈道飛彈,為我國聯合防空與飛彈防禦任務的關鍵要角。

 後續更將部署「天劍二型」飛彈,提供地面部隊中、低空防空掩護,配合現有復仇者、雙聯裝刺針飛彈低空防空系統及未來籌購之人攜式刺針飛彈,將可反制共軍彈道飛彈、巡弋飛彈、直升機及無人機威脅。

 天劍二型飛彈為視距外中程主動雷達導引空對空飛彈,射程可達到60公里,是我國重要的中程空對空飛彈,性能與美製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AMRAAM)相當,之後更由中科院延伸發展出射程15公里的陸射劍二防空飛彈系統,用以汰換陸軍長期使用的檞樹防空飛彈與萊茲雷達系統,具備定翼機、旋翼機、無人載具和巡弋飛彈偵測能力以及攔截,有效提升野戰防空效能。

 而雄風二型、三型反艦飛彈皆由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自主研發而成,兩者皆有艦射型、陸射型兩種型態,其中雄二飛彈採主動歸向導引模式,使飛彈不需依賴艦載雷達追蹤目標,具備「射後不理」效能,且即便敵艦發射微波對雷達尋標器實施電戰干擾,雄二型飛彈也可憑藉紅外線尋標器偵測熱源特性,遂行精準打擊,迄今為全世界唯一用於次音速反艦飛彈者。

 雄三飛彈則採用整合式火箭衝壓引擎,為超音速反艦飛彈,並可在低空掠海飛行彈道下以超音速接近目標並突穿敵反制火力,有效縮短敵艦反應時間,增程型飛彈射程可達400公里。(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