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30⊙文字/魏斌 攝影/吳柏源

笑傲武林Online 頑童宗師都是他

主題故事/《Amazing Pingtung 雙月刊》10月號 展現運動員「極限不是終點」的鬥志

image
武術選手劉菖閔每天周而復始,不斷重複苦練。(Amazing Pingtung雙月刊提供)
《Amazing Pingtung 雙月刊》10月號

武術選手劉菖閔身體裡好像住了兩個人:一個上了場雙眼圓瞪,喊聲震天,旋風腳後馬步紮穩,再一個彈跳後空翻……每一動作穩若泰山,彷彿武林宗師萬夫莫敵;但下場後不一樣,他說起小時調皮,玩火玩到招來警察,自己都不好意思笑了。那是武術場上看不到的模樣,但往裡看才發現兩者其實為一,原來是那個活潑愛笑的小菖閔帶動氣氛,才讓日復一日的訓練不那麼沉悶單調且走到今天,他說「現在應該不像小時那麼皮了!」說時又笑了。

 劉菖閔在2025世界運動會的表現令人難忘。他一上場即以銳利眼神震攝四方,接下來不到3分鐘內,施展掛蓋拳、拋拳,一個馬步後騰地彈跳後空翻……在南拳項目高居第一。接下來的南棍表現也不俗,喊聲中接連施展劈棍,氣勢十足,最後總分奪銅,為臺灣摘下首牌。

 其實2023年亞洲運動會他即登場,那是他首場國際賽事。為這一刻準備超過10年,但回想起跟武術的初接觸,竟無厘頭到幾近搞笑。

 「最開始是我爸媽因工作筋骨酸痛,跑去竹田找師傅整復。」劉菖閔笑說,那時他小學六年級,爸媽因每天高雄屏東奔波擺攤,早市擺完趕潮州接黃昏市場,他放學後一人到安親班,結束後再跟安親班主任回家,通常等爸媽收市來接都晚上11點了。眼看將升國中,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媽媽想安排他補習,但他不想唸書,就這樣來到第一步。

 那時他們家沒一個人知道什麼是武術,唯一關聯是,幫爸媽整復的師傅吳明宗開了傳龍武學中心,長年傳授武術。所以當媽媽問他「不想補習想幹嘛 」,他隨口就說了「武術」兩字。「其實我家對面也有老師教小提琴。」他笑說,「但學小提琴應該比較貴吧!」總之,那時完全沒任何畫面及想法,「武術」兩字就如霹靂般閃現腦海。

 「接下來更搞笑了!」回想當年,如今沉穩如高手的劉菖閔頗不好意思。他因不想補習跑去練武,第一次是寒假10天集訓,沒想到才沒幾天就跌倒,把尺骨橈骨摔斷了,開刀住院沒幾天,為了想趕快出院訓練,他竟偷偷把點滴流速調到最快。「那時候就啥都不懂又很皮啊!」他說有次在家玩火,燒姐姐試卷,見火著了往外扔,沒想到整張試卷都燒光了,只剩姐姐名字還在,搞到最後警察按名索驥,找上門來。

 這樣的小菖閔後來在武術世界慢慢安居,他個子小,不適合手長腳長才能夠開展大放的長拳,加上媽媽覺得他好動,一開始練太極,直到升上高中才轉練南拳。此後在來義高中三年都借住竹田師傅處,鮮少回家。

 「武術套路訓練,其實就每天周而復始,不斷重覆。」劉菖閔說,大學以前大家練一樣的套路,馬步做完接仆步,仆步之後接馬步,單練基本功確實很無聊,但要勝出只能在細節裡,每一動乾淨俐落不拖泥帶水,演練間展現力量與速度,有節奏且具美感,出拳發力彷如穿透對手,這一切沒靠拆解動作,一再雕琢,辦不到。

 「所以啊從高中三年級起到大學畢業都沒交女朋友。」他笑稱,自己後來比較封閉,因為怕浪費時間,幾乎零社交,連現在在左營國家運動訓練中心的嗜好撞球,也是教練說撞球是訓練當下專注力的好運動,契合武術追求的眼到心到手到,才慢慢練起來的。

 如是積累當然有所回報,像騰空擺蓮,原本只能穩定做到540,但跳著跳著突然有天像被電到就到720了。做到尚且不夠,還要動作質量夠好夠漂亮,但令人沮喪的是,有時被電到僅是瞬間,隔天就沒了。劉菖閔坦言,這些都經歷過,「那時心情會很暴躁,若無法抽離,還會反覆看著訓練影片,甚至到半夜都睡不著」。

(全文請見10月號《Amazing Pingtung雙月刊》;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