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1王冠璽

兩岸一家親 哪來的敵人

根據《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款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規定,中華民國區分為大陸地區與自由地區;大陸地區並不屬於《刑法》「外患罪」的涵攝範圍。民進黨立委提案將《刑法》外患罪中之「外國」改為「敵人」,並加重刑責,其修法目的在於企圖以《刑法》懲罰共諜。

姑且不論共諜本已有《國家安全法》等相關法律規範,此一修法提案如果意圖改變大陸地區與中華民國之間的法律關係,那就是違反了《中華民國憲法》與相關法律規定。提案立委中不乏法學專家,可見,在這些立委心中,國家法律是否需要遵守,純粹繫乎於個人之好惡與利益取向。

撇開法律不談,只要稍加闡釋就能明白,此一提案的目的在於升高兩岸之間的對抗局勢,部分民進黨立委就是想要利用大陸對此一提案所產生的負面反應借力使力,反過來指責並落實大陸對台灣的「敵人」身分。蔡英文總統自執政以來,有關兩岸關係論述之意旨應是相互理解,以和為貴。但同黨立委的提案,從相關「轉型正義」政策推動到報復氛圍之營造,都是劍指全體台灣老百姓,意在徹底瓦解台灣內部的反對政黨。

民進黨以類似階級鬥爭的方式,不斷愚弄群眾,種種「以願望代替判斷」式的輿論,成功地將悲情意識轉化為義和團式的復仇心態。這樣的修法提案,對台灣老百姓而言,有百害而無一利,其唯一價值僅在於提案者自身的政治利益而已。

兩岸關係並非國際關係,其核心視角絕非法律。兩岸的主體人民均為炎黃子孫,華人之間的相處首重「情境」的營造。是非對錯,在不同的情境之下,往往會有截然不同的結果。換言之,為了兩岸人民的福祉計,兩岸當局均應當千方百計的創造兩岸之間的友好氛圍,盡力促成一種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肯定、「力求和,而不是分」的一種良好氛圍。當這樣的情境出現時,很多本來嚴峻的問題自然能夠弱化,甚至化解於無形。

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們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尊重台灣現有的社會制度和台灣同胞生活方式,願意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十九大報告意境深遠,飽含中華文化之精髓。當前凡是鼓吹兩岸之間對抗,甚至是武統的人,均未深切理解十九大報告的微言大義。因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然是建立在中華民族的「偉大價值」復興之上,一個自豪於擁有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國,對於外人都力求達到「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的境界,更何況是發生在「一家人」之內的問題。

在這樣的認識高度上,基於對家人的愛護,我們歡迎嚴肅、真誠的反省與批評,但是反對一切包藏禍心、情緒性的、不負責任式的不友好言論或行動。當我們處在一家人的情境之中,兩岸之間需要的是愛、是理解、是包容,而絕不會是「敵人」。(作者為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