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8黃清龍

沒有ROC的和統 可能嗎

資深媒體人專欄

 近來大陸的對台施為,可以「壓台反獨、惠台促統」概括。表面上看兩者似乎自相矛盾,背後的戰略思維其實是一致的,即都是以實現和平統一為最高目標,避免掉進武統的陷阱。換言之,和平統一仍然是大陸對台政策的最高指導原則。明白這一點,才能準確理解兩岸問題的癥結與機遇所在,並找出最終解決之道。

 2016年台灣再度政黨輪替後,大陸開始單向的對台作為,這既是對前期政策的檢討修正,也和台灣內部政情變化有關。由於國民黨勢力急劇衰退,過往的反獨促統平台已失效,更嚴重的則是統一論述的匱乏。涉台學者指出,比起台獨論述,台灣的統派顯得蒼白許多,完全提不出既涵蓋以台灣人利益為核心的、從台灣主體意識出發的「統一論述」,更不要說與大陸「統一論述」相銜接。因此大陸只能自主作為,惠台31項措施和種種反獨的文宣攻勢都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

 大陸顯然是希望透過這一推一拉的動作,讓台灣民心逐漸朝大陸屬意的「一國兩制」方向走,並在中國和平崛起的大潮中,順勢完成兩岸「和平統一」。這就牽涉到和平統一的方法論問題。

 長期以來,大陸以「一國兩制」作為對台政策的指導方針,但因刻意迴避中華民國的事實存在,而在許多做法上自相矛盾。因為大陸相信兩岸的分裂,主要是美國介入所致,一旦中美消長到達一定程度,「台灣問題」自然迎刃而解。因此,歷來對於台灣方面提出的「中華邦聯」、「大屋頂架構」等具有「互統一」內涵的主張,大陸當局或者敷衍或者冷待,現在則是連國民黨主張的「一中各表」都不容許。

 然而,大陸真有可能繞過中華民國,達到兩岸「心靈契合」下的和平統一嗎?從大陸的角度來說,國家主權是排他的,對外只能有一個代表,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因此,大陸不可能接受任何可能導致「兩國」的統一方案,無論是叫台灣還是中華民國。但在具體的實踐上,大陸卻一面否定中華民國,變相為台獨訴求製造空間,同時又要求島內維護好中華民國,結果就是讓統一在台灣越來越沒有市場。

 歸根究柢,大陸還是要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否則就得設法提出能讓台灣人認同的和統方案來。根據大陸《反分裂國家法》第五條:「國家和平統一後,台灣可以實行不同於大陸的制度,高度自治」。據此,大陸應當將何謂「高度自治」,提出一個「足以涵蓋台灣人利益、從台灣主體意識出發的」統一方案,交由台灣人民公決。

 兩岸和平統一的方法,在民進黨的《台灣前途決議文》中,已經提供了一把鑰匙,那就是以公民投票的方式決定,這也是台灣社會的共識。行政院長賴清德日前有關務實台獨的言論,引起大陸嚴厲批判,但他提到的「台灣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不必另外宣布台獨」,以及「台灣前途只有2300萬人可以決定。」其實就暗藏「統一公投」的可能性,關鍵在於大陸有沒有信心。

 大陸要追求兩岸和平統一,或許可以繞開中華民國,但繞不開公民投票這道關卡。具體的實施步驟,就是由大陸提出統一方案,交給2300萬台灣人民進行「統一公投」。這恐怕是唯一的解決辦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