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8  張瑞雄

新教長要回歸教育專業

 在「卡管」紛擾中新的教育部長即將上任,有個「部長地雷理論」說,各部會都有政策上的地雷,部長要做得久,就要小心不去踩地雷。目前教育部的地雷可能很多,雖然踩地雷容易陣亡,但眼前教育工作千頭萬緒,我們還是期許新任教育部長吳茂昆勇於任事,為所該為。

 目前教育政策的最大問題就是很多教育政策決定權不在教育部,如大學學雜費調整,以前某行政院長做大學校長時疾呼要學費自由化,等到自己當行政院長卻凍漲學費,真不知何時教育部可以有完全的教育自主權,不做政治的工具。

 從兩岸的學術交流、陸生來台的待遇、文言文和白話文的比例、各級教科書內容編定的問題等等,往往背後都有一隻看不見的政治黑手在操作。教育部如果無法以教育理論、教育實務的純專業眼光來制定政策,將政治正確擺中間,那麼不管任何人當部長終將動輒得咎,無法任事。

 吳茂昆部長要注意的另一個問題是教育政策的透明度,讓大家知道教育部在做什麼?為什麼這麼做。以台大校長的遴聘為例,教育部遲遲不聘任管中閔,外界普遍傳言應是政府高層不喜歡台大遴選的人選,所以一波三折,這對教育部的公信力是很大的傷害。最近兩岸學術交流也引起不少爭議,連新教長都被捲入。教育部未來如何重建政策制定和執行過程的透明度及公信力,讓政策沒有黑箱,這恐怕是新任教育部長責無旁貸的重要任務。

 今天如果我們問學生說:「你快樂嗎?」恐怕大部分學生會持否定的答案。問小學生,他們煩惱的有「十二年一貫」、鄉土語言、英語的學習;問國中學生,他們煩惱基本學力測驗、擔心考不上好高中;問高中生,他們煩惱又要學科能力測驗,又要指定科目考試,推薦申請程序繁瑣,條條大路不通大學,而大家共同的惡夢就是永無止境的考試和補習。這些問題可能沒有完美的解答,但至少教育部長要虛心聽聽家長和基層老師的意見,不要老把持不同意見的人打成反教育改革,反進步,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溝通,也才能解決問題。

 吳部長曾任國立大學校長,應當了解以往教育部對大學過多的限制和管理所產生的負面作用,在少子化和國際競爭激烈的今日,應給大學更多的自由和彈性,大學才能發揮特色和打國際賽。如何在適當的監理和過分的管理間取得平衡,希望新部長廣諮眾議,不要陷入事務官「怕出事」、「以往都是這樣」的陷阱中。

 教育部長的確不好做,目前須解決的問題也很多,但現階段新教長最重要的任務,應該是注重教育專業,堅持教育自主,提高政策制定過程的透明度,國家的教育才會有希望。(作者為國立台北商業大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