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4 曹俊漢

讓香港年輕人看到希望

兩個月來,香港「反送中」,一個僅為修訂《逃犯條例》的單純法律事件,竟能引起動亂,遍地開花,警民衝突升級,社會幾至癱瘓,日前大陸國務院港澳辦指出情勢發展有「恐怖主義的苗頭」,並表示有「止暴制亂、恢復秩序」的決心。

 事件發展迄今,驚動全球,各界評論紛至沓來,但皆沒有觸及一個核心主題的探索:為什麼事件的進行遍及全港投入,而前仆後繼者更幾乎由年輕族群擔綱及主導?他們奮不顧身,個個憤世嫉俗,奮勇當先。這一爆炸情勢顯不能由少數恐怖分子主導擔綱,社會動亂必有其根本的緣由,如不能找到癥結所在,政府導引的政策偏差,拿捏行動失焦,對大陸及香港前途必帶來無可彌補的後果及遺憾。

毫無疑問地,香港年輕人是這次事件的始作俑者。那麼我們要問:香港年輕人在回歸祖國22年後,大陸快速發展成為全球第2大經濟體,有沒有給他們同樣帶來希望及發展的契機?這點,北京政府便要在「回歸」與「兩制」的大政方針上做嚴肅的反省。

1997年香港回歸時,北京政府為達到保持香港繼續作為世界金融中心的中繼站,使其為外匯主要來源地,「一國兩制」的策略達到了目的。名義上香港「回歸」了祖國,但實行「兩制」的結果卻使雙方認知上呈現若即若離,香港人不僅對母國的體制缺乏信任感,甚至稀釋了對祖國的認同感。

就信任感來說,特區政府維持著英國殖民主義時代原有的官僚結構,與大陸社會主義的法律制度相區隔,香港人對大陸基本上沒有信任感存在。

再就認同感來說,大陸經濟發展崛起的實際效益,並沒有投射到今日香港治理網絡中,何來對大陸的國家認同感產生。「反送中」運動雖在訴求政治人權,但實際上則在催化年輕人對前途發展有關經濟人權的爭取。顯然,「回歸」與「兩制」是兩個互斥的概念,這是種下今日香港動亂的根源。

 更嚴苛的事實是,年輕人對香港社會的不平等一直存在著強烈不滿。香港今日仍是一個畸形發展的家族壟斷社會,傳統的「四大家族」仍是社會上經濟勢力的主導力量,他們與大陸的權貴結合,主宰了今日香港的經濟繁榮,為最大的獲益者,「反送中」運動發生迄今,這個驚天動地的事件好像從頭至尾都與他們毫無瓜葛。年輕人對特區政府的強烈挑戰與憤憤不平是可以想見的。

綜觀香港事件發展迄今仍無喊停跡象,雖然有零星冒犯國家權威及標誌舉動外,示威抗爭與恐怖主義畢竟有差異,他們持續地僅作原有的5項訴求,說明亦不願成為全港700萬人民的公敵。同時大陸亦要知道,以武力解決問題,正如《經濟學人》所稱,「中國及香港都將深受巨害」。

 在這個時候,北京中央政府應站在問題的制高點,就香港回歸的意義作莊嚴而坦誠的政策說帖,明白指出,在長遠發展的目標上,中國如何將特區政府施政綱要與中央政府經濟發展大藍圖的框架相結合。就香港的發展來說,「回歸」與「兩制」是沒有衝突的,相反地,兩者是相互提攜支援,發揮各自的特色,以獲得最大的效益。更重要的是,使香港的年輕人更能看到他們的希望與發展,是與中國崛起緊緊綁在一起的。(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系講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