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5 黎家維

時力結局預知民眾黨下場

林昶佐、洪慈庸前後閃辭立委,高潞.以用則遭時代力量除名,雙方正準備對簿公堂。因為路線不同,時代力量內部近來接連幾起自爆,大家或許好奇這個黨還有續集嗎?現在看來2020年恐怕就將全劇終了。時代力量這股新興的政治勢力快速殞落,恰巧發生在柯P成立台灣民眾黨之後,但要說柯P與民眾黨是壓垮時力的最後一根稻草,恐怕也不盡然,缺乏核心理念與明確的政治路線,可能更是主因。而新成立的台灣民眾黨似乎也走著類似的軌跡,「今日時力」會不會成為「明日台民」,恐將牽動台灣第三勢力的發展。

時代力量崛起的主要原因在於「反馬」與「反中」力量的匯集,所以一方面延續了太陽花學運的能量,另方面則獲得民進黨的結盟與禮讓。2016年如果沒有民進黨選擇性的禮讓,今天時力的3席區域立委恐怕都將難產;而以更年輕之姿繼承了獨派的路線,也讓台聯黨走向盡頭。共同的敵人讓時代力量可以暫時掩蓋內部對未來發展路線的分歧,更可以消弭與民進黨可能的競爭關係。然而一旦這個目標消失,存在於黨內以及與「大綠」之間的矛盾,就無可避免地浮現出來。有人固然因韓流強大的壓力而希望整合綠營所有力量,但多少也可能貪圖「大綠」繼續禮讓,有人則希望擺脫「小綠」與「側翼」的定位,而走一條更自主的路線。其實這正好反映出時代力量缺乏核心理念,只是因選舉利益而結合的本質。於是當他們再次走到選舉結盟合作的十字路口時,挺蔡和挺柯者就只能分道揚鑣。

 柯市長新成立的民眾黨也是因選舉而生,與時代力量稍有不同之處在於它更是圍繞在柯市長個人的光環之上,這與台聯與親民黨有明確的精神領袖較為相似。台灣藍綠之外的第三勢力不是沒出現過,但是第三勢力的存在,除了個人光環外,還是得看兩大黨領導人的路線與人望。例如2005年馬英九擔任國民黨主席後,能夠吸納跨越宋楚瑜的支持者而成為泛藍共主時,親民黨自然趨於沒落。當兩大黨缺乏政治明星時或虛弱時,不僅黨內容易群雄四起,藍綠之外的空間也會隨之出現。

我們從民眾黨成立與後續響應的成員而觀,似乎還走不出台北市府的格局,柯市府局處首長更迭頻繁,也顯示柯P缺乏人和特質。未來在藍綠高度拉扯之下,能不能號召推滿34位讓人亮眼的不分區名單,恐怕仍是未知數。倒是近期柯市長不斷拋出爭取郭台銘與王金平合作的消息,甚至表態自己不選2020而更希望推郭參選總統,其實卻暴露出2020一戰柯P並無勝選的把握。郭選總統對柯而言,恐怕更像是「敗戰處理投手」,目的只是希望把政治能量累積至4年後,當然柯也看準明年立法院可能藍綠不過半的新局,期待能夠扮演關鍵少數力量。柯市長的崛起是在藍綠間尋找存在感,而民眾黨的成立與發展,也同樣寄望在兩大黨難以過半的格局,這種缺乏核心理念只在藍綠間見縫插針,為了選舉而成立政黨的模式,時力的快速泡沫化,恐怕已是最新的借鏡。

周日柯郭王即將在桃園合體,為明年總統與立委大選投下巨大變數。為何獨挑桃園,我們不得而知,或許是想營造「桃園三結義」的新氣象。劉關張三人基於「義」而結合,可傳頌青史,但如今若成為桃園三結「益」,能獲多少認同,民眾終有公評。而拿掉郭,民眾黨還剩什麼?這恐怕更是柯P與民眾黨真正必須思考的問題。(作者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