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行,韓國瑜的第一座山
2011年9月台灣在野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信心滿滿「赴(美)京趕考」,但因兩岸關係考題鎩羽而歸,連帶在2012年總統大選失利。8年後,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將於9月或10月訪問華府,他是否能為滿布荊棘的總統之路開出康莊大道,華府之役將具有決定性影響。以當前美中台三邊關係來看,這將是韓國瑜及國民黨最艱難的挑戰之一。
繼5位泛藍資深外交官與學者專家月初訪美,前新北市長朱立倫正在美國訪問,韓國瑜將以總統候選人身分與美國官員、學者對談,說明了美國希望聽取台灣方面的多元意見,對台灣總統選舉保持中立,釐清了美國一面倒向民進黨的看法。
美中關係及兩岸關係對中華民國總統大選一向具有關鍵影響力,由於兩岸關係惡化,美中從戰略夥伴關係轉變為競爭、對抗,以及民進黨政府「親美抗中」,202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的美國因素更形重要,也使得過去3年疏於經營對美關係的國民黨處於不利的地位,扭轉美國對國民黨「親中」、維護主權與國防不夠堅定的錯誤印象,也成為韓國瑜團隊的當務之急。
韓國瑜接受美國在台協會邀請,希望9月到10月訪美。他表示,這次訪問有3個目的,與美國相關亞洲部門交換意見,討論台灣、兩岸及台美關係問題;與僑胞見面;以及交換新科技及新企業的商業經驗。表面來看,這個訪問很單純,美方關切事項不外台灣內部問題、台美關係、兩岸關係、香港抗爭、國防軍售等重大議題,大家也都可預先掌握,但提出能讓美方認可、接受的政策及論述必須審慎、周全準備。
民進黨將一中原則、九二共識、一國兩制畫上等號,惡意扭曲九二共識,再加上香港抗爭愈演愈烈,使國民黨的兩岸政策處於被動情況。另外,蔡政府在美中全面對抗中選邊站,甚至甘為美國馬前卒,川普政府藉機作為籌碼對中共施壓。如何說服凡事「美國優先」,偏好「交易式外交」的川普政府轉向接受國民黨,確是高難度政治操作。
兩岸關係存在結構性的矛盾,中國大陸是台灣最重要的經貿投資市場,但又是台灣最大的政治對手。國民黨主張,為了台灣利益必須在理想與現實中維持均衡,在堅持民主自由原則之下,與大陸保持交流溝通,而民進黨不理性的一味反中、仇中,台灣人民付出慘痛的代價,韓國瑜在與美方溝通中,也有必要主動出擊讓美方理解、諒解台灣的處境。
華府是全球政治權力中心,政治實力是外交的重要基礎,美方評估韓國瑜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他的政治力量,如韓未來能提升支持度,所受待遇將有差別。無論如何韓國瑜的華府之行對總統選舉具有指標性意義,韓及團隊須全力以赴,展現國家領袖的格局與視野。(作者為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