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溼熱校廚 後壁間倡飲食教育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2019年世界兒童報告指出,現代人投向飽和脂肪酸、糖類和鈉含量都很高的現代膳食懷抱,但這些食品的必需營養素和纖維含量卻很低,兒童過度食用很容易營養失衡,這也顯示在快餐、外食充斥下,均衡營養的午餐,對學齡孩童的建康發育有多重要。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這份名為《營養不良的變遷》報告顯示,許多兒童因為偏食、外食,幾乎吃不到他們需要的食物,反倒是為了口腹之慾,吃下太多根本不需要的食物。
新北市育德國小學務主任陳至韋表示,校園裡都流傳一份「失寵食材」名單,名單裡的苦瓜、洋蔥、番茄、紅蘿蔔、茄子甚至山藥,雖然營養,偏偏孩子不愛,營養午餐只要出現這些菜色,幾乎就是剩食的保證。
育德國小校長林朝隆指出,以往營養午餐只關注有沒有「吃飽」,但學童把便當裡的飯菜「青菜」吃下肚,卻連剛剛吃了哪幾種蔬菜都說不出來,但營養午餐其實是讓學童了解食物營養及環境關係的最好平台。
由於營養午餐品質良莠不齊,國中小學童不愛吃,有獨立自主決定權的高中生則是選擇外送的快餐、飲料,造就出高中校門在午餐時段擠滿外送美食機車的奇景,基本的「吃」都解決不了,更遑論在國外推廣已久的食育教育。
學童不愛吃、剩食廚餘量大,政府迄今仍提不出午餐專法,營養午餐不能為學童提供足夠營養及食育教育,幸好在民間公益組織灃食教育基金會投入並提出營養5餐計畫,踏出改變第一步。
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從107年10月起在新店青潭、樹林育德國小展開「營養5餐」計畫,讓國小學童在每周5天的午餐中,學習均衡健康、美學品味、飲食知識、服務精神及感恩惜福多方面全人教育,從吃飽變成吃巧、從下而上翻轉飲食教育 。
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副執行長林芳燕指出,這段推動營養5餐過程,已被拍成紀錄片《後壁間》,將於11月3日誠品生活松菸表演廳舉辦公益首映會,歡迎各界蒞臨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