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距醫療 窒礙難行
台灣法規及操作面 問題重重
新冠肺炎疫情高漲,一線醫護人員負擔大增,民眾若有就醫需求也不敢輕易上醫院;長年關切遠距醫療相關立法機制的交通大學科技法律所教授兼所長陳鋕雄表示,遠距醫療是疫情期間最能減輕醫護人員負擔、避免機構傳染的措施,但台灣因為法規及實際操作面的困難,遲遲不實行。
陳鋕雄指出,台灣《醫師法》要求醫師必須親自診察、開方、治療,背景來自1960年代避免醫師借牌行為,後來《醫師法》第11條修正,但也只開放山地、離島等地有限度的遠距醫療。
至於操作上的困難,陳鋕雄說,遠距醫療的健保給付涉及醫院彼此競爭。例如原本台北跟高雄兩地醫院距離遠、不會搶病患,但若開放遠距醫療就會有競爭關係,「這一點大家不會明講,但也許這正是醫院不願意遠距醫療的原因。」
遠距醫療另一困難是資安外洩。陳鋕雄指出,傳輸流程中只要有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例如傳輸資料要求明碼,就可能外洩病患隱私。
陳鋕雄說,其實疫情期間很多政府措施會涉及資安問題,包括遠距教學,但醫療是特別敏感領域。他從2008年起就建議衛福部成立特別機構或專法處理醫療資訊,很多國家都有醫療健康資訊專法,以進行大數據分析,專法就是要規範醫病彼此的權利義務。
其他細節還包括目前台灣不准設立網路藥局。陳鋕雄指出,問題在於網路藥局威脅到實體藥局。政府的理由是民眾拿藥要有藥師親自諮詢,因此需要藥師親手交給消費者;但若未來居家隔離者愈來愈多,不能出門,如何去醫院領藥?因此遠距醫療還要解決後端的領藥問題,讓醫師在網路開藥並直接寄送給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