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1林周義/台北報導

關懷據點大成長 使用人數是問號

image
長照2.0上路之後,C級單位的站數年年成長。圖為南投縣積極推動長照2.0,相關服務涵蓋率全國第一,讓長輩都有專人照顧。(本報資料照片)

長照2.0上路後,C級單位的站數年年成長,截至今年6月,已布建超過4000處社區關懷據點、494處失智社區服務據點,但實際的使用人數卻是問號。專家認為,政府應積極布建資源不足區的社區式長照服務資源,如日照、小規模多機能、團體家屋等,解決社區正式照顧資源問題。

台灣C級單位的設置可追溯至2005年,六星計畫推出後,出現了社區照顧關懷據點;2016年以後,政府開始推動長照ABC;2017年以後出現失智社區服務據點;2018年以後則加入巷弄長照站。

天主教中華聖母基金會執行長、台灣社區式長期照顧策略聯盟理事長黎世宏表示,在10年間,巷弄長照站從1年24萬元補助款變成每年可以最高申請93萬元;文化健康站1年最高200萬元以上;失智症社區關懷據點1年則可領取100萬元以上。

黎世宏表示,到底是政府錢太多,長照經費與長發基金執行率不佳,還是真有這樣的需求?政府公布的現況只有布建了多少資源,實際的使用人數卻是問號。

社區正式照顧分成4種,包括日照中心、小規模多機能服務、團體家屋及家托。然而,政府提供的補助卻未著重在社區式照顧。在住宿式機構不足區,修繕每床補助100萬元、新建每床150萬元,但若要新設立日照中心,僅補助開辦費200萬元,新設立團體家屋則補助270萬元,未補助修繕費。

黎世宏表示,失能者留在C級單位,不肯進入B級單位,除了沒有付費機制外,社區式照顧的補助誘因不足、設置條件過於嚴苛也是主因。C級單位的設置簡單許多,常連民代也可以設立,甚至將其用作政治酬庸工具。C級單位站數成長之際,社區正式照顧資源的布建很慢,實施細則和設置標準規範卻很高,空間取得不易;政府有必要檢討,解決社區正式照顧資源布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