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8陳人齊、王家瑜/台北報導

日本食品輻射致癌風險 食藥署稱可忽略

image
食藥署昨公布109年度「輸入食品風險分析」,分析日本食品的癌症風險可視為「可忽略之風險」。圖為日本福島地區名產柿餅準備送往市場販售。(摘自網路)

 日本福島等5縣食品即將叩關,食藥署昨公布109年度「輸入食品風險分析」,經專家依據日本官方輻射檢測資料,以及自行採樣的食品,分析日本食品的癌症風險在各年齡層皆低於標準,可視為「可忽略之風險」。食藥署長吳秀梅表示,將依這份報告與各部會討論,進行政策評估。

 該份報告由台大執行研究計畫,計畫主持人為台大毒理學研究所教授、腎臟科醫師姜志剛,該研究參酌台灣、日本及香港等地的輻射檢測資料,評估輸入食品風險,並在去年8月3日召開專家會議,討論研究成果與施政走向。

 姜志剛表示,本次研究利用2020年日本官方輻射檢測資料,以日本國內可流通產品估算。結果顯示日本輸入食品會使孩童每年增加0.001762毫西弗暴露量、成人每年增加0.002814毫西弗暴露量、老年人每年增加0.002406毫西弗暴露量、育齡女性每年增加0.002334毫西弗暴露量。

 姜志剛說,依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ICRP報告中提出,一般民眾接觸來自非背景輻射的游離輻射,年劑量不超過1毫西弗。本次計算結果,各年齡層為標準值的0.17-0.28%;產生的癌症及遺傳效應增加風險,依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癌症風險等級畫分,應可歸類為「可忽略之風險」。

 吳秀梅強調,我國在2016年就已將銫134與銫137總和為370貝克/公斤的標準,下修到100貝克/公斤,標準比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或其他國家都訂得還嚴格,報告所評估的量,則是以每天食用累積1年來計算,因此,實際上相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