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3

銅板經濟回不去

時評

image
(本報系資料照片)

 財政部公布今年1月出口達到399.8億美元,為歷年1月最佳,並寫下連19紅紀錄。這樣豐碩的經濟果實,在國內面臨蛋荒且萬物皆喊漲的通貨膨漲壓力下,過去讓民眾感受小確幸最深的銅板經濟,看來是回不去了。

 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經濟面臨嚴峻打擊,去年各國為了加速擺脫疫情,實施大規模的紓困及振興方案,但面對Omicron變異株再度肆虐,能否還有能力挹注更多的財源應對衝擊,有待觀察;尤其疫情導致全球供應鏈混亂,帶來的通貨膨脹危機,對民生影響甚鉅。

 台灣因為疫情控制相對穩定,根據主計總處統計,2021年全年經濟成長率概估上修為6.28%,較原預測值上修0.19個百分點。其主要是國內產能持續提升,出口動能大幅增加,雖然民間消費成長不如預期,仍挹注經濟表現。

 不過,民眾無法感受這樣經濟成長率所帶來的喜悅。從去年第4季開始,國內物價蠢蠢欲動,不少銅板美食應聲調漲5元,政府用紅蘿蔔與棒子的方式平抑物價,一方面拿棒子要求公用事業費率凍漲,並稽查物價,另方面送出紅蘿蔔降稅、補助業者,市場仍漲聲不斷。

 過完年後,蛋荒持續造成蛋價上揚,衛生紙、尿布以及連鎖餐飲業紛紛喊漲,就連凍漲的油價也要一次漲回,政府短期干預市場,只求治標不治本,苦果仍由全民埋單。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鄭運鵬竟還提油救火,指物價上漲與薪資上漲連動,對國人來說都是正面訊息,完全忘記加薪幅度遠遠趕不上物價上漲速度,還有很多行業都沒加薪,漲價更是讓多數民眾荷包縮水。民進黨完全執政不知民間疾苦,綠委只會幹話護航。最悲苦的還是庶民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