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0 蘇泳霖

谷愛凌雙重認同的啟示

image
(澎湃新聞)

 代表中國大陸出戰冬奧的中美混血滑雪天才少女谷愛凌,以2金1銀的傲人成績為首次冬奧之旅畫上完美句點,而她的國際巨星之路才剛剛開始。作為北京冬奧最受關注的媒體寵兒,谷愛凌的經歷、言行延伸出的輿論話題,甚至上升到國際政治層面,同樣也對兩岸關係帶來不少啟示。

 18歲的谷愛凌究竟有多火?透過Google Trends檢索可知,谷愛凌在奪得首金並「四兩撥千斤」回答西方媒體刁鑽提問當天(2月8日),在全球網路獲得最高搜索熱度,熱度值甚至超過了因烏克蘭危機而受關注的普丁、拜登等,這還不包括無法使用Google的中國大陸的數據。

 谷愛凌國籍問題以及連帶政治風波,實乃當前「新冷戰」陰霾下美中關係的寫照。她在中國大陸固然受到熱捧,形象近乎完美,連比賽間隙吃北方煎餅「韭菜盒子」都變成全民話題,但已有許多網民不斷追問美籍、效忠等問題,引來前《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預警「不宜拔高」。同樣,美國網路鄉民一度為八卦谷愛凌生父而瘋狂,但保守派媒體福斯新聞批評其「背叛美國」,即便自由派媒體也突出谷愛凌在美中緊張情勢下的尷尬。

 事實上,純粹法律意義上的國籍問題不過是偽命題。蓋因美國政府規定18歲以下的美國公民不得放棄原籍,而大陸官方則為了2022冬奧鬆綁了原本嚴苛的入籍法規,故谷愛凌較大可能是以持中國綠卡、並保留美籍的身分,在符合國際奧會的前提下,代表中國大陸隊參賽。所以,一切問題的核心還是谷愛凌那句「我在中國就是中國人、在美國就是美國人」,身分認同和政治效忠才是重點。

 谷愛凌被外婆和母親帶大,只有1/3時間在中國生活,更多教育和社會啟蒙來自美國文化,從她回應媒體方式中,可以明顯感覺到,純正北京腔背後仍是美式思維主導。不過,如果仔細研究谷愛凌的成長過程會發現,「中國」對於這個出生於2003年的女孩而言,不再只是一個僅有血緣、文化聯結的母國概念,而是一個充滿機遇、提升自己進而實現人生價值的地方。例如,谷愛凌母親曾告訴她,在北京上10天補習班「比得上美國1年」,這也是她「學霸」的由來。

 由此可見,谷愛凌不能簡單解釋為「政治樣板」,而是過去20年間中國改革開放與經濟崛起背景下,享受中美合作與全球化紅利的千萬人之一,這難道不就是曾經流行的「中美國(Chimerica)」培養的優秀人才嗎?換句話說,兩岸關係常常提到的「融合發展」不恰好也是類似的意思嗎?近些年愈來愈多台灣年輕人在大陸學習、工作,諸如「我在台灣就是台灣人,在上海就是上海人」的雙重認同已經悄然產生,相信假以時日,當下看似「頭疼」的認同問題,終有水到渠成的結果。

 歸根結底,大陸要讓自己更開放、更自信,發展更充滿活力,兩岸之間自然能培養出愈來愈多「谷愛凌們」,而不是每天因誰是「暗獨」、誰在「去中」而憂心忡忡;台灣也應鼓勵、包容那些在對岸發展、成功,乃至產生雙重認同的年輕人,將兩岸敵我矛盾擴大化,是「最蠢而最壞」的辦法。(作者為智庫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