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7 石齊平

烏克蘭之後 全球下一個交鋒區

image
(圖/美聯社)

 烏克蘭局勢的戲劇性發展,看來就會以俄羅斯強吃兩子(烏東被普丁承認為獨立國家並出兵加以維和的兩個親俄州),德國及歐洲啞巴吃黃連(北溪2號天然氣通不了),烏克蘭當局賠了夫人又折兵(既入不了北約又丟掉了兩州)及美國雖機關算盡卻未占到很多便宜,反而可能使西方陣營矛盾進一步顯化的狀態下,暫時告一段落。對拜登而言,情勢的發展雖因普丁出手突然而感到意外,但並未影響到他原來的全球戰略布局。

 拜登自2021年1月20日上任之後就展開了一個很清晰的戰略布局(我懷疑這可能來自2019年3月成立的美國歷史上第4個跨黨派的「當前危機委員會」的獻策),首先以放行北溪2號工程及與普丁通話安撫歐洲與俄國,其次重啟被川普單方面退出的伊朗核協議穩定中東局勢,然後在各方猛烈批評下自阿富汗倉皇撤軍,結束20年鏖戰以求停損,在3條陣線上進行戰略收縮,目的即是要集中所有力量對付中國。

 目前阿富汗已完成撤軍;重啟伊朗核協議談判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之中,如無意外最快2月底可達成共識重啟核協議;歐俄情勢雖出現變化,但如能暫時回穩,那麼接下來的戰略重心就將移至西太平洋了。

 當前的全球局勢是一個我所謂的「後後冷戰」的權力格局。冷戰(1943到1991)是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與中、蘇為核心的計畫集權體制的尖銳對立;1991蘇聯解體,美國成全球唯一超強後進入後冷戰時期(1991到2000);再之後,進入新世紀20多年來,美雖仍為強權但國力已開始式微,俄在普丁執政下國力復甦,中國則強勢崛起,於是受盡美國壓迫欺負的中國與俄國開始分別在東歐戰線與西太平洋戰線上進行反撲,此時攻守易位,美國及西方成了守方,攻守交鋒聚進在西線的烏克蘭與東線的台灣。

 從美國戰略角度思考,不宜在東、西兩條戰線上同時與中、俄交手;而就長遠看,俄羅斯並不足懼,中國則有巨大到深不可測的潛力,所以應優先全力應對。

 換一個角度看,習近平上台之初即提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民族復興不可能與國家領土主權尚未完成統一同時並存,是以台灣問題的徹底解決邏輯上是實現民族復興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當然,更重要而關鍵的是充分條件,此即解決台灣問題足夠實力與充分準備。

 中共二十大將在今年年底舉行,習近平繼續擔任黨和國家的領導人已無懸念,各方關注的是在二十大提出的「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總體方略當然包括了目標、進程與手段,這其中備受關注的是習近平在2019年初提出並呼籲台灣方面共同討論的「兩制台灣方案」及傳聞中會不會提出的「統一法」。很明顯,總體方略中一定也設定時間概念。

 美國將面對一個前所未有的高難度選擇:面對中國越來越強大的反介入與區域拒阻能力,美國是力拚呢還是退讓?力拚有風險,退讓則衝擊霸權。如果最佳解已不存在,是否還有次佳解?中美在台灣的交鋒因此必將是一個劇力萬鈞的鬥智鬥力大博弈。

(作者為鳳凰衛視資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