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8王家瑜/台北報導

認知衰退易受騙 長者淪詐團肥羊

醫籲長輩若判斷力變差、出現異常金融操作 盡速協助就醫 降低遇詐機率

image
長者因為記憶力等功能退化,易落入詐騙圈套。此為長者陪伴示意圖。(台灣失智症協會提供/王家瑜台北傳真)

近年詐騙盛行,全民打詐是國家重要目標,而中醫強調「治未病」,在問題發生之前先行預防,幫助長者提升自我保護能力,免於落入陷阱。專攻失智症照護的中醫師提醒,親友注意,如長輩出現3種異常行為,可能是認知功能退化的警訊,務必盡速帶長輩就醫。

 中醫師公會全聯會最新出版《中醫護腦,全民防詐騙》手冊,介紹高齡長者常見的大腦認知退化、不肖分子如何利用這些認知弱點進行詐騙,並提供腦部保養小技巧。大約50歲開始,腦中的神經元數量減少,神經連接變弱,大腦功能逐漸退化,導致記憶力、專注力、執行能力變差,表達能力和空間感也會衰退。

 舉例來說,記憶力衰竭可能導致不小心洩露個人訊息,容易成為詐騙的目標,或是因為專注力下降,無法察覺到詐騙訊息的細節,而長者表達能力下降,可能在面臨詐騙時難以清晰表達疑問或求助。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師林舜穀表示,自己經常聽到長者和家屬對於詐騙的擔憂和無奈,常見有3種情況,第一是緊扣重大新聞事件,例如前陣子黃仁勳來台,或是新青安專案當紅,就有人假冒名人或房貸專員,由於老人家記憶力不佳,只記得新聞上不斷提到這些內容,卻沒有足夠的認知功能來判斷真偽,因此容易受騙。

 第二種常見的詐騙樣態是針對有投資習慣的長者,過去可能有標會、借貸的習慣,當遇到不肖人士假冒老朋友,以「政府護盤」「虛擬貨幣」等字眼混淆視聽。第三種則是看準長者不熟悉手機App,引誘他們改使用LINE,加入「飆股社團」後就可能掉入詐騙圈套。

 除了金融詐騙之外,林舜穀也提到,長者容易出現買賣東西的爭議,例如被不肖業者誘惑,試圖販售高價的物品,一般人會覺得言詞過於誇張,但長者對於語言的理解和認知能力降,就容易掏錢購買。

 林舜穀提醒,長輩若出現3種異常行為,務必防範詐騙風險。第一是突然解除大筆定存,或是過去不曾有的金融操作;第二是當長輩口中出現新潮的詞彙;第三是常常拿大鈔給店家找零,或是付錢時出現遲疑,可能是對於錢幣的辨別能力變差,或是運算能力下降,須特別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