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6 段心儀

教育部長推反中教材 違憲違法

image
(圖/本報系資料照)

 小學導師告訴孩子:「我們是中國人」。教育部長鄭英耀4月14日表示,教育要中立,教育工作者的言論自由應在教育基本法框架中,教育部預計今年暑假將開發出國家認同、識讀中國威脅的教材,加強中小學生對國家的認同。問題是,鄭英耀有這個權力嗎?他如果已開始進行編修教材,違憲也違法。

 首先,我們參閱《教育基本法》第2條:「教育之目的以培養人民…使其成為具有國家意識與國際視野之現代化國民。」其中確實提到國家意識,我們就得看看憲法如何定義「國家」!《憲法》總綱第4條:「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經國民大會之決議,不得變更之。」固有之疆域即指中國大陸、台、澎、金、馬、南海諸島。即使在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的《憲法增修條文》第4條第5點:「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疆域,非經全體立法委員1/4之提議,全體立法委員3/4之出席,及出席委員3/4之決議,提出領土變更案,並於公告半年後,經中華民國自由地區選舉人投票複決,有效同意票過選舉人總額之半數,『不得變更』之。」

 根據憲法,中華民國繼承的就是中國固有之疆域,且不管「治權」是否及於大陸領土,主權領域是『不得變更』的。所以歷史課程才上溯夏商周,國文課程也教論孟古文詩詞,因為我們有繼承權。今天小學導師告訴孩子「我們是中國人」,這本就是中華民國國民該具備的基本常識,哪一點違反教育中立?真正想利用教育手段試圖混淆國家認同的,恐怕是鄭部長吧!但鄭部長有這個權力嗎?

 根據法令,教育部長並無權修改課綱,也無權插手教材編纂審核,這應該是國家教育研究院的工作。而進行一切變動的先決條件是「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修改總綱,將部長所謂「增加國家認同、識讀中國威脅的教材」列入總綱,才能下放至「十二年國教課程發展委員會」進行討論暨後續編纂行動,再經過教材審核委員通過才能施行,但如今大部分委員任期已屆滿,如何審查?

 「課綱審查委員」名單,須經立法院各黨團推薦之審查人半數以上同意,方能由行政院聘任。去年底,這個程序已然啟動,但審查會議卻遲遲未見召開,教育部應付記者詢問時,一直支吾其詞推搪卸責,如今看來確實另有圖謀。既想利用這段空窗期強渡關山,推出違憲違法的教材,又期待罷免藍委有成後,增加合己意的審查人,則一切違憲違法都遮掩過去了。

 事實上,若能多罷免幾個綠委,立法院藍委過2/3,順便罷免賴清德,那一切問題都解決了。(作者為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祕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