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6 練鴻慶

司法不公 激起民憤

社會觀察

image
(圖/本報系資料照)

 為扭轉國會少數局面,民進黨傾全黨之力推動大罷免,監察院為罷團收受政治獻金放水,以及這兩天檢調大舉搜索罷綠團體等等,最新消息花蓮罷藍團體被發現4000份連署書「格式錯誤重簽」、「提前連署」及「死亡人偽簽」爭議,竟允許領銜人沈伯洋、李美玲與八炯、閩南狼違法重簽。台灣的民主,已是一場不公平的競爭。

 罷綠團體近兩天遭雙北檢調搜索、約談,包括國民黨青年軍「罷吳四騎士」與2位罷免領銜人,以及罷免綠委蘇巧慧、吳琪銘領銜人;檢方大動作搜索立委羅智強辦公室、帶走辦公室主任陳冠安、搜索國民黨板橋區黨部、三重區黨部,檢調辦藍不辦綠、選擇性執法,引發輿論爭議。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怒嗆,司法大刀砍來,我們必須拿起盾牌,為人民開出一條血路,明天起上街頭抗議。

 在野黨主席怒了!看不下去執政的民進黨強力介入「大罷免」,護航罷藍團體可以違法重簽有問題的連署書,卻對罷綠團體百般刁難、搜索約談,對有意連署者已產生寒蟬效應,行政不中立、司法不中立、選務不中立,「大罷免」成政治鬥爭工具,賠上司法、選務獨立機關的公信力。

 諷刺的是,現在台灣的民主,民進黨等於有「比兩次」的機會。立委選舉結合總統大選,投票率高,即使沒有資源的立委候選人,也可能藉由總統選舉的聲勢當選。即使落選,也可以尋求「罷免」後,再選一次,實在像極了中了樂透彩。

 罷免基本上是組織動員、仇恨動員,沒有行政資源的在野陣營,先天上就居於劣勢。再加上民進黨為了維持自己的資源優勢,對於在野陣營千方百計防堵,好像羅智強賣書,就讓民進黨如臨大敵,可見「資源」是罷免戰的核心議題。

 因此「大罷免」實是台灣政黨政治的背水一戰。如果民進黨大罷免成功,未來再怎麼改選,民進黨也可藉由資源消耗戰,在一年後的「大罷免」翻盤,台灣將正式進入一黨專政時代。

 反之,只要「大罷免」不成功,賴清德總統就必須收拾「朕即台灣」的心態,在國會的制衡下學習謙卑,學習包容,學習做一位民主制度下的中華民國總統。

 至於檢調搜索罷免團體,則應注意一致性與比例原則。檢方以偵查權直接介入罷免團體運作,乃至於扣押手機,瀏覽在野陣營的內部對話,都有憲法上權力分立的疑慮,應審慎為之。

 在政治案件中,檢察權很容易成為夾心餅乾,對於「選擇性偵辦」的質疑,瓜田李下,檢察權應該用更高的標準來避嫌,才能鞏固司法公信力。(作者為台灣新故鄉智庫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