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4王千豪、袁茵、張睿廷/台北報導

死刑議題表態 朝野交鋒

image
賴清總統日前重新提名包括司法院正副院長在內的7名大法官,於3日舉行公聽會,立法院長韓國瑜(左)出席主持。(鄧博仁攝)

 立法院全院委員會3日就司法院人事同意權案舉行公聽會,朝野立委針對死刑議題交鋒,藍委林倩綺呼籲被提名人對死刑存廢議題明確表態,綠委陳培瑜則說,憲法法院去年作出憲判第8號見解後,難以想像短時間內會作出另個死刑解釋,那為何要以被提名人對死刑的見解作為唯一評判標準。

 林倩綺昨重申國民黨反廢死立場,並表示死刑議題不僅是法律爭議,更觸及社會基本價值與集體安全感,人民有權知道新任大法官們對死刑的態度,呼籲被提名人表達明確立場,不應以抽象語言來迴避社會的焦慮。

 綠委蔡易餘則以美國為例,指已故大法官金斯伯格1993年由時任柯林頓總統提名後,在國會聽證時被問到「是否支持死刑或廢死」,金斯伯格回應「作為一位被提名的大法官,我的角色是根據憲法與法律來裁判,而非先預設立場或政策傾向。」

 陳培瑜也說,大法官接觸的案件類型千百種,為何僅用被提名人對「一個」議題的見解,就判斷其在未來碰到「各式」議題時,都會是個適格的大法官?

 國民黨立委吳宗憲直言,他最關心大法官是否願意戴上正義女神的眼罩,無所偏私、堅持公正?還是選擇站在執政者一方,犧牲憲政體制、踐踏民意?他強調,「權力不是用來掠奪,而是保護人民的能力,歷史會記得你站在哪一邊。」

 民眾黨立委劉書彬表示,無論被提名人的司法素養如何,能在關鍵時刻對當權者說「不」,堅持司法獨立,才是最重要的適任標準,未來民眾黨將秉持此原則,嚴格審查所有被提名人選。

 綠委鍾佳濱則呼籲藍白審查時,須秉持專業先於政治原則,勿藉詢問憲法訴訟中案件篩選大法官,否則將對憲法裁判造成實質干預,侵害大法官獨立審判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