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憲解決政治爭議 學者促深思
大法官提名公聽會

賴清德總統日前重新提名包括司法院正副院長在內的7名大法官,立法院3日舉行公聽會,邀專家提供審查建議,因在野陣營多次質疑大法官公正性,法律學者蘇子喬認為,若出現政治爭議時,由大法官釋憲解決是否合適,值得深思;另外,針對檢察官出身的蔡秋明被提名為司法院長,學者與律師意見兩極。
總統府提名司法院正副院長蔡秋明、蘇素娥及大法官被提名人蕭文生、鄭純惠、林麗瑩、陳慈陽、詹鎮榮,立法院將於下周起開始審查,昨先舉行公聽會,邀專家學者及立院審查委員討論審查重點。
國民黨團推薦的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蘇子喬表示,民進黨完全執政時期提名的大法官,在立法院幾乎全數通過,因此總遭外界質疑政治色彩,然而這屆國會是朝小野大,反而可讓現在的大法官有機會不被貼藍、綠標籤。
蘇子喬也強調,當行政部門跟立法部門出現政治爭議,有可能是政策或憲政爭議,「但若政治部門出現政治爭議時,是否都適合由憲法法官大法官解決,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此外,國民黨團推薦的東海大學退休教授林騰鷂直言,賴清德補提名的人選皆不適任,尤其提名檢察官當司法院長,違背審檢分立原則,顛倒檢察官應受法官指揮、節制的「司法天理」,這種濫用總統權力的惡行,應受人民譴責。
律師賴秉詳也強調,並非對被提名人的出身有疑慮,只是檢察官背景擔任司法院長,未來若遇到檢院立場不一致時,應以誰的意見為主?
民進黨團推薦的東吳法律系教授胡博硯則認為,檢察官當司法院長確實特別,但若被提名人符合資格,為什麼不能當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