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疑慮、借還不便 循環杯難推

環境部2023年起鼓勵民眾使用循環杯,也要求連鎖超商、速食店等15個品牌業者,須達到指定的一次性飲料杯減量率,如今2年過去,竟有超過一半業者未能順利達標,主要原因為民眾對循環杯衛生存有疑慮,以及無法跨品牌借還不方便。
環境部要求15個連鎖業者,至少5%門市應提供借用循環杯,且2023年、2024年分別達到15%和18%減量率,否則應提報精進計畫,然去年跟前年分別有9個品牌業者未達標。此外,去年借用循環杯僅39.8萬個,只比2023年的34.8萬個增加14%。
台南市安平區「喜歡你」咖啡李姓店長說,外帶幾乎都是一次性紙杯,或客人自備環保杯。藥廠業務員鄭先生也說,平常習慣自備杯具,但在購買咖啡、飲料請客戶喝時,往往需考慮回收問題,因此不敢使用循環杯具。
「好盒器」共同創辦人宋宜臻指出,因消費現場餐食資訊眾多,導致循環杯服務被忽略,加上借用流程複雜,降低店家推廣意願。目前看來,店家提供消費者借用循環杯優惠,或在電影院、棒球場等封閉場域導入循環杯,都是相當有效的方法,但也期盼環境部思考出更創新的方式,讓循環杯融入民眾生活。
針對民眾對循環杯的衛生疑慮,宋宜臻表示,環境部定期要求業者檢測循環杯清潔程度,並將結果公布上網,但對民眾而言較不直觀,建議核發合格標章予清洗業者,並張貼在店內,更能取得信任。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表示,循環杯清洗規範是參照衛福部「餐具清洗良好作業指引」訂立,若要發放合格標章,須再與衛福部討論研議。另外,今年將啟動系統改善,盼盡快使循環杯可跨品牌借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