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重複利用 民間業者拚減廢

台灣每年使用超過10億個紙箱、80億個紙容器,包裝廢棄物年增約3成。面對無止境的用完即丟,仍有民間業者逆風而行,努力將一次性資源從「用完即丟」變成「循環再用」,各縣市也紛紛祭出減廢對策。
民間業者「配客嘉(PackAge+)」推出可重複使用逾50次的循環箱,全台有4500多個站點,並有200多間合作企業,5年來約有93萬件循環包裝使用,減少約27.9萬公斤一次性包裝垃圾。營運負責人Chris說,消費者對循環箱接受度很高,但最終選用與否,主要考量費用及歸還的便利性,若住家附近無歸還站,反而不便。
自新北發跡的「溪仔邊烤肉飯」提供循環餐具。台中店長曹銘顯說,去年有逾1000份便當使用循環餐盒,仍以機關、團體與學校較多,今年使用的消費者增加10%,與環保意識抬頭有關。該店採外訂外送不另收費,但要多一趟人力把餐具收回清洗,目前已有多家機關採月包方式配合。
北市府今年2月公告,7月22日起列管位於北市的政府機關、公私立學校及北市府所屬各機關委外經營場館約280處,不得免費提供一次性餐盒、碗、筷及湯匙,每項收費不得低於1元。新措施上路後,預估北市1年可減少約2700萬個一次性餐具。
中市環保局今年串聯7大夜市、共1190攤參與「永續星光夜,自備最有禮」活動,約10%業者配合內用不使用一次性免洗餐具。為期6個月活動,預估可減少約85萬6800組免洗餐具使用量,減少55.77公噸垃圾,即可減少114.88公噸碳排放量。另《台中市永續淨零自治條例》要求一定規模以上或經指定的公私場所,應建立循環容器具借用、歸還及清潔系統,並送請中央審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