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7黃琮淵/新聞分析

獵鷹獵過頭 恐連麻雀都看不到

image
央行擬祭「T+1」嚴管外資,立意雖佳,但恐獵鷹獵過頭。(美聯社)

 為緩和新台幣升勢,中央銀行擬祭「T+1」嚴管外資,立意雖佳,但平心而論,這波台幣強升歸咎於國際政治因素,因為外界認為台灣可能在美方施壓下讓台幣升值,才讓外資嗅到可賺匯差機會,管過頭,別說禿鷹不來,到時搞到連麻雀都看不到,將是台股的大危機。

 從央行前總裁彭淮南到現任的楊金龍,新台幣波動變大,央行干預也是天經地義,禿鷹沒有少過、央行干預也沒停過,講白一點,干預的動作做了幾十年,那就是央行職責,但從來沒有一次像5月初單日升值1元,這絕對不是央行干預不來,而是央行為什麼不干預。

 央行當然有千百個理由,包括美國從未要求新台幣升值,但這是央行「官話」,新台幣之所以強勁升值,有3月以前超貶的客觀因素,也有4月後川普宣布對等關稅,與各國談判的政治因素,如果不是這些因素交雜,新台幣也不會「飛」起來,僅怪罪外資並不公允。

 再者,就跟台股一樣,若新台幣升值趨勢連小老百姓也看得出來,有什麼理由要求外資只能賺台股的資本利得,不能股匯兩頭賺?就如同賴清德總統所說,匯率是反映經濟成果,既然台灣的經濟成果如此豐碩,外資為何不能賺,反倒要被冠上「炒匯」罪名,變得十惡不赦。

 央行當然可以「管」外資,也可以嚴格限制外資資金用途,但如果只是要找戰犯,藉此掩蓋美台關稅談判的預期心理,那就大可不必,因為這種「類外匯管制」,已與開放的趨勢背道而馳,刻意限縮進出資本市場彈性,不只將因小失大,也走回鎖國的回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