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薩戰火按下休止符?
焦點評論

以色列與迦薩的軍事衝突已持續了600多天,雙方死亡的人數超過6萬人, 13萬多人受傷。對這一場慘絕人寰的軍事衝突是否在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於美國時間7月7日會見川普總統之後畫下休止符,可謂萬方期待。由短期的60天臨時停火協定,走向永久的和平,仍是荊棘叢生,前途多舛。
由目前各種跡象判斷,停火協定的達成有很大的可能性。因為:第一,以軍兩年來多面作戰,損失慘重,師老兵疲;民眾身心受創,生活無法平靜,期待和平,以休養生息;財政赤字、公共債務、軍事支出暴增,難以為繼;第二,民意分裂,內閣的凝聚力與國家韌性受創,有礙尼坦雅胡總理明年的大選選情;第三,國際的壓力綿綿不絕如千斤重擔,連總理尼坦雅胡也被國際犯罪法庭(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認定犯了戰爭罪,各方壓力亟需化解;第四,控制迦薩的哈瑪斯組織已大部分瓦解,多名領導人被以色列暗殺,群龍無首。
第五,以色列佔領了65 %的土地,生存威脅已大幅降低。第六,以色列需緩解來自葉門青年運動組織與黎巴嫩真主黨零星的炮火騷擾,以妥為肆應來自伊朗的軍事威脅。第八,川普總統持續施加壓力。況且,哈瑪斯組織已正式聲明願意接受有條件的停火方案並保持正面的態度。
在美國施壓,卡達、埃及聯手斡旋之下,橫亙在停火前面的問題犖犖大者如下:第一,以色列停止在迦薩的軍事行動與殺戮;撤軍的定義、操作與持久性。第二,生還俘虜及18~28名死亡者遺體的歸還先後及5階段時程安排。第三,對迦薩走廊人道物資援助是否改由聯合國相關機構辦理,取代目前總部設在美國的迦薩人道基金會(GHF)。第四,迦薩地區哈瑪斯組織解散、領導人放逐,民眾的進出規範。
第五,停戰期間以色列對迦薩地區空中的偵察縮減為每天10小時。第六,以色列釋放境內關押的巴勒斯坦囚犯。第七,哈瑪斯擁有對迦薩與埃及邊境的控制權。第八,以軍撤出後維持1250公尺的警戒安全邊界(security perimeter)。第九,60天後繼續和平談判。
以色列與迦薩60天短期的停火只是治標,不是治本。欲達成長久的和平還有更困難的問題需要面對:第一,迦薩走廊的重建、經費籌措、管治。流離失所的難民能否重返破碎的家園?第二,是否由設在Ramallah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取代哈瑪斯治理迦薩?或暫時國際共管。第三,迦薩的非軍事化、以色列軍隊是否由佔領地區撤退、進出條件及未來扮演的角色?對出入迦薩人流、貨品、物資、武器的管制。 第四,巴勒斯坦與以色列「一邊ㄧ國」方案能否達成共識?第五,國際維和組織或部隊的組成、監督、執行、年限、經費等。
這些林林總總的問題環環相扣,即使有一個和平的談判環境,短期內也只是揚湯止沸。川普總統的算盤是先達成停火,再進一步擴大《亞伯拉罕協議》(Abraham Accord),撮合以色列與沙烏地阿拉伯,甚至敘利亞、黎巴嫩建立外交關係。如此一來,諾貝爾和平獎就成為他的囊中物了。
尼坦雅胡已前後擔任17年半總理,他和美國柯林頓、歐巴馬、拜登總統關係不睦,甚至惡劣。川普第一個任期內雙方維持良好的關係,建立了不錯的友誼;期望他能化解尼坦雅胡對巴勒斯坦及迦薩極右強硬的立場,搬開和平的絆腳石,為中東帶來和平的曙光。(作者為前駐以色列特任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