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7鄭郁蓁/台北報導

代謝差非中年人專利 營養師提醒NG行為

建議減少高油鹽糖飲食 同時補充益生菌

image
經常外食、喝手搖飲,容易因高油、高鹽、高糖飲食造成血糖波動,形成胰島素阻抗,導致脂肪堆積。(本報資料照片)

 代謝變差並非中年人專利,營養師指出,人體25歲後基礎代謝率就會開始下降,除了年齡因素外,生活壓力大、狂點外食、手搖飲、久坐等NG行為,都可能讓代謝力下滑,若置之不理,可能埋下健康未爆彈。

 營養師林世航表示,新陳代謝主要幫助身體獲取能量、維持生理機能與活動。不過,代謝能力會隨著年齡遞減,18到25歲是人體基礎代謝率最高效的時期,自25歲後開始下降,每十年約下降5到10%。

 當身體代謝力下降,卻未改變飲食或維持運動習慣,多餘的熱量將形成脂肪堆積在內臟,進一步演變為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其他常見症狀還包括疲勞嗜睡、皮膚乾燥、手腳冰冷及便祕。

 林世航表示,NG生活行為都在悄悄削弱代謝力,包括不少人把吃苦當吃補,要小心壓力賀爾蒙爆表。研究指出,壓力賀爾蒙(皮質醇)會降低身體新陳代謝,加劇疲勞感,或導致情緒低落與睡眠障礙。

 老是外食、喝手搖飲,難免有高油、高鹽菜色,茶飲加上高糖的配料,高油、高鹽、高糖飲食容易造成血糖波動,研究指出血糖波動將造成胰島素阻抗,導致脂肪堆積。

 另外,上班族不僅每天坐在電腦螢幕前,還可能有長時間的會議,甚至還有長途通勤,因久坐導致活動量減少,身體消耗能量的速度也減慢,不僅體重增加,也會影響血糖和脂質的代謝力。

 面對代謝變差,林世航建議減少高油鹽糖飲食,同時可補充益生菌、微量礦物質等,幫助醣類代謝,穩定血糖、控制體重。開啟身體代謝大門不應只靠吃對營養,也要維持運動習慣,若生活忙碌無法抽時間到健身房,可改爬樓梯上下樓、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提前一站下車,增加步行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