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香榭大道 雨天騎士頻犁田
路口花崗岩鋪面 加強粗糙度 提升摩擦力

花蓮縣政府斥資4.5億元打造日出觀光香榭大道,2年多年前完工通車後,每逢雨天就會傳出機車騎士「犁田」事故。縣府建設處表示,事故通常都發生在路口處,將增加路口花崗岩石材鋪面的粗糙度提升摩擦力,並增設無號誌警示設施,提醒用路人提前放慢車速。
香榭大道是沿花蓮市自由街以東延伸打造的景觀路廊,全長770公尺道路均以進口花崗岩石材鋪成,2019年4月動工,2022年10月完工並在同年底開放通行。
不過,香榭大道從施工到通行期間屢發爭議,道路兩側坡度因應排水箱涵設計,出現過斜情形,被民眾戲稱「香斜大道」,且每逢雨天就會傳出機車騎士打滑摔倒事故,引發安全疑慮,議會曾多次要求建設處改善。
丹娜絲颱風來襲,有民眾在網路分享香榭大道發生2起機車騎士摔倒事件,引起網友熱議,不少人說下雨天完全不敢騎車經過,也有人認為是騎士騎車習慣不良才引起事故。
建設處長鄧子榆表示,日前透過會勘和相關單位、在地居民討論香榭大道交通問題,發現造成機車打滑的狀況,除與花崗岩鋪面粗糙度隨著使用時間逐漸下降有關,另外就是事故通常發生在路口,機車騎士行經時發現橫向有車輛會緊急煞車,這時就容易打滑。
他指出,經會勘討論,建設處會用2個方式改善香榭大道天雨路滑問題,包括增加路口處花崗岩鋪面粗糙度提升摩擦力,並在路口處裝設無號誌路口警示設施,當設備感應到路口有來車時,透過電子看板提醒用路人提前減速。
鄧子榆也解釋不在路口裝設實體三色號誌原因,他說,香榭大道橫向道路寬度不足,恐造成停等紅燈車輛轉彎彎不過去,裝設無號誌路口警示設施較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