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9王玉樹、王莫昀/台北報導

尹啓銘:爭取對美關稅10%才合理

日韓輸美25%關稅 台灣未必得利

image
前經濟部長尹啓銘。(本報資料照片)

 面對日韓輸美25%關稅,我國未來稅率高低各界關心。前經濟部長尹啓銘指出,考量美中貿易戰、台積電赴美千億美元投資等各因素,台灣應該要爭取到對美關稅從32%降到10%才合理。他憂心地說,現在談判小組都「黑箱作業」,也沒找企業協商,如果政府一味退讓,最後只能逼產業出走造成空洞化。

 尹啓銘表示,川普現在給日、韓的稅率是25%,沒有降低,但距離8月生效還有時間,這只是他的「戰術運用」,預料到時日、韓稅率會降,到15%也可能。但即便日韓維持目前稅率,台灣也不用太高興,因為一來這兩個國家都有許多的自由貿易協定(FTA),還有很多國家產品出口可以免稅,二來要看幾國間的產業出口結構,加上現在新台幣匯率升值較多,不能單從稅率去看誰得利。

 尹啓銘直言,依據過去的經驗,看不出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經貿談判辦公室總談判代表楊珍妮會談判,尤其現在已付出新台幣升值、對美擴大採購天然氣與國防,還沒換到甚麼。現在為了爭取降稅,後續還要付出多少代價?

 一位曾經參與對外談判的前經濟部官員亦直言,楊珍妮過去在談判桌上,只會叫各單位讓步,不懂得據理力爭,這次談判結果根本不用過於期待。

 尹啓銘計算,2017年至2018年對美貿易,台灣的對等關稅換算只有16%至17%,因為當時美中貿易戰,台商從大陸回台,才增加出口到美國的順差。如果把貿易戰因素加進去,加上台積電已赴美投資千億美元,應該要爭取到對美關稅從32%降到10%才合理。

 參與過多場國際談判的前官員指出,談判人選應具備兩大特質,一是經驗,二是策略,但現在相關官員的輪替太快,根本來不及培養,沒上過談判桌,連在桌邊觀察的機會都沒有,如何能在談判中取得先機。以前國際談判人員的培養,都是經由國貿體系數年訓練、培育,反觀現在主談人,連考其原產地等專業術語的定義可能都答不完全。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位官員表示,當初蔡英文總統時代,硬是將經貿談判辦公室獨立出來,卻無完整配套,以致談判人才出現斷層,加上現今官員選拔看顏色不重專業,資深官員紛紛選擇退休,即使是經濟部長、次長,恐怕都沒有上過幾次談判桌。面對善變的川普,他建議,日本首相石破茂的談判模式應可以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