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0吳靜君/台北報導

財部:對美復出口 不會成洗產地破口

image
財政部統計,台灣對美的復出口逐年成長,但在我國貿易占比卻很低,確認不會成為洗產地的破口。圖為9日在基隆港內一艘貨櫃輪正在裝卸貨櫃。(范揚光攝)

 美國近期陸續公布各國對等關稅,不少東南亞國家仍維持高關稅。財政部關務署統計,2024年對美復出口的金額為新台幣1243億元,創5年來的新高,且年增率23.3%,外界擔心,幾乎沒有加工的復出口貨品,會成為「洗產地」破口。財政部強調,對美復出口同樣是要填產地聲明書、加強查驗的對象,避免成為洗產地標的。

 復出口是指進口貨物簡易加工,或沒有加工就又出口,產地不會是台灣,一般認為與轉口貿易有密切相關。財政部官員解釋,有幾項型態會是復出口,像是廠商進口本來是要內銷,提一部分的貨品到課稅區,發現銷售情況不太好,在保稅區的貨物又轉銷出口,銷往其他國家;又或者是進口不是為了銷售,而是轉到國外展覽等。

 外界擔心的是,復出口幾乎不是國內生產,卻又成長快速,其中很可能會被夾帶高關稅國家或地區的貨品,台灣成為「洗產地」的地區。惟財政部統計,台灣對美的復出口逐年成長,但在我國貿易占比卻很低。

 2020年到2024年5年之間,復出口總額占進口貿易總值比率大約8到9%;另外對美復出口占進口貿易總值大約是0.63到0.98%。以2024年來說,復出口金額為1兆1228億元,占進口總值約8.9%、對美復出口占進口貿易總值比率為0.98%,財政部表示,復出口呈現成長趨勢,但是占比未大幅上升、對美復出口也未有異常的現象。

 2024年對美復出口高成長的貨品有電腦及其附屬單元,年成長62.9%;儲存裝置及媒體年成長32.7%;燈泡、玻璃製造或熱作機器,年成長更高達315%、電容器年成長116%、蓄電池84.7%。

 對美復出口占進口貿易總值高,且高成長的貨品是燈泡、玻璃製造或熱作機器,這類貨品進口後高比率復出口輸往美國,且又快速成長,惟財政部表示,輸美復出口各產業特性不同,要進一步了解原因。

 財政部強調,首先復出口物品幾乎少在台灣加工或者無加工,產地不會是「台灣」;即便是復出口,輸美廠商同樣要填寫產地聲明;海關同樣加強復出口貨品查驗,確認不會成為洗產地的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