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0李念庭、王家瑜/台北報導

睡太久、睡不好 增加失智風險

影響認知功能

image
研究指出,適量睡眠是保護大腦關鍵。(本報資料照片)

 睡太久、睡不好,小心失智!國際期刊研究指出,每晚睡眠時間超過9小時,可能會出現認知能力下降;國內長庚醫院最新研究亦指出,高齡長者睡眠品質愈差,會破壞腦淋巴系統清除腦部「垃圾」,進而影響認知功能、加速記憶退化,增加失智風險。

 美國德州大學健康科學中心今年4月發表於《阿茲海默症與失智症:阿茲海默症協會期刊》的研究指出,每晚睡眠超過9小時,可能會出現認知能力下降的情況,而這情形在憂鬱症患者更加明顯。

 該研究分析1853名未患有失智症或中風史者的睡眠時間與認知能力資料,依憂鬱狀況與是否服用抗憂鬱藥分為4組。結果顯示,長時間睡眠與較差的整體認知能力有關,並影響特定的認知功能,如記憶力、視覺空間能力和執行功能;無論是否服用抗憂鬱藥物,這種關聯在有憂鬱症狀的人群中更明顯。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提醒,適量睡眠是保護大腦關鍵,睡眠過長或混亂可能影響身心健康,還有其他負面影響,如:錯過或延誤用餐時間、維持同一個姿勢太久而手腳僵硬、干擾生理時鐘而破壞作息的規律性。

 林口長庚醫院則研究分析72位健康長者,年齡介於66到88歲,結果發現,睡眠品質愈差者,大腦可塑性及恢復能力較差,破壞腦淋巴系統功能,進而影響腦部認知功能,特別是記憶力。

 一般及老年精神科主任李淑花說明,腦淋巴系統如同腦內「清道夫」,清運代謝廢物,尤其深度睡眠期間作用最活躍。當睡眠受干擾,清除功能下降,造成毒物累積,長期可能導致神經退化,因此,要維護腦淋巴系統功能,不僅要睡飽,更要睡好。

 台灣高齡長者常有慢性睡眠問題,林口長庚中醫針傷科主治醫師劉耕豪指出,許多長者白天活動量太少,影響身體「晝夜節律」,晚上睡覺身體會太快「充飽電」,導致睡眠淺、短,無法進入深度睡眠,影響腦淋巴功能,建議增加白天運動量,以維持良好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