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6林周義/台北報導

睡不好傷大腦 導正生活延退化

image
專家提醒,40歲前後的大腦仍具有高度可塑性,只要導正生活習慣,就能大幅延緩退化。(林周義攝)

 45歲科技主管阿宏(匿名),長年高壓工作,常常凌晨才上床。近半年來,他開始出現腦霧、記憶力大不如前,開會須時時翻筆記,鼾聲也變大。專家指出,負責記憶鞏固、情緒調節與大腦「排毒」的慢波深層睡眠(SWS)在20到40歲之間明顯衰退。所幸40歲前後的大腦仍具有高度可塑性,只要導正生活習慣,就能大幅延緩退化。

 阿宏每晚的慢波深層睡眠(SWS)不到40分鐘,僅占總睡眠的8%,且他的BMI達28、血壓145/95 mmHg。腦部檢查MRI更發現,與4年前相比,阿宏的大腦體容量已出現輕度縮小。身心科醫師尤冠棠指出,這些跡象,其實都是大腦老化提早報到的警訊。

 研究顯示,大腦約在20歲末期、30歲初期進入極緩慢的萎縮階段,40歲之後平均每10年體積再縮小約5%。同時,負責記憶鞏固、情緒調節與大腦「排毒」的慢波深層睡眠(SWS)也在20到40歲之間呈現最明顯的衰退,尤其男性在30到40歲間會出現斷崖式下降。

 尤冠棠說,深層睡眠是腦部透過腦淋巴(glymphatic)系統在夜間利用腦動脈脈動推送腦脊髓液、清除β-澱粉樣蛋白等毒性代謝物的黃金時段。一旦深層睡眠不足,腦部的代謝廢物無法有效清除,毒素堆積又會反過來破壞這條「水管」,加速神經退化,增加罹患失智症風險。

 除睡不夠,造成腦淋巴「水管」阻塞的原因還有低氧、高血壓、飲食過鹹過油、Omega-3攝取不足、久坐缺乏運動。尤冠棠建議民眾控制好血壓,並維持理想體重恢復腦部血管彈性與動脈脈動。若懷疑夜間鼾聲大、呼吸中斷、白天嗜睡等,應接受完整睡眠檢查。每晚建議睡滿7到9小時,並在睡前2小時前遠離藍光、咖啡因與酒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