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8 張延廷

外國勢力介入 漢光演習變質

image
(圖/本報系資料照)

 今年漢光演習除了防衛「韌性」在城市局部施展外,與往年最大不同之處,自然是多了600餘名美軍教官的戰術「指導」。在這個前提下,可想而知,國防部非得要求參演單位卯足全勁,在觀摩者前展現「臨戰」的最佳狀態,順便為台澎金馬的「反認知作戰」達到加分。但事實上,如今漢光演習的戰略重心卻是錯誤的。

 這項歷史悠久的年度軍事重頭戲是經過漫長的演變和推論,才呈現當下的戰備序列,同時也為配合周邊鄰國的演訓活動,方有如今之態樣。

 40多年前,正值台美外交關係生變,國安高層為確保台灣在美軍第七艦隊撤離之後,國軍仍可自立自強阻擋中共進犯之企圖,遂配合國際軍事戰略戰術發展趨勢,實施「三軍聯合作戰」的年度綜合測評。早年的漢光儘管投入兵力有限,演習區位偏僻,裝備單薄,但參演的三軍士氣高昂,人人「抱著敵情觀念」展開布防與應處,軍民都認識到對大陸「政治作戰」的深層影響。

 直白說,國軍部隊經年累月在「反共」、「反台獨」教育下,政治大於軍事的認知鮮明,國軍幹部明是非、識大體,漢光的意義在「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的戰略彰顯。反觀如今本末倒置,民進黨刻意製造兩岸對立,增加台海緊張,形同從長遠的戰略層面,設下未來兩岸關係的扞格。

 台海周邊每到秋冬,天氣陰霾,風高浪大,為考量安全,也唯有入夏後的4個月適合展開大型海空聯演活動,這也是何以鄰近的美、日等國都選在此時密集出動機、艦訓練的原因。這是行之有年的科學規律,並非強權針對地緣政治緊張所做的呼應,而本質為「防空」的漢光選在7月盛夏也泰半為此因素,倘若國人如有「趁此引介鄰國武裝力量馳援」的幻想迷夢,從大國外交的博弈來推論,則當立即幻滅!且國人更需明白國軍「防衛台灣」和外國強權「把台灣當阻絕中共戰場」的根本差異,因為後者不需考慮人命和財產的代價。

 筆者參與漢光演習擔任高司參謀數次,20餘年前恰逢國軍二代兵力換裝期間,武器裝備和戰備效能均大幅提升,新操作觀念和技術繁雜,但官兵們仍全力以赴。當時中共亦在新型裝備更新換代的空窗,國軍卻未藉一時優勢趁機冒進,是把握住「認知作戰」的最高技巧,讓對岸明白兩岸「同屬一中」但實際上必須是「一中各表」的原則,方能維持1996年以降,近30年的和平光景。

 既然漢光演習是「護台保台」的歷史特質,那麼籲請政客們讓軍事回歸專業,勿將目的單一的軍事演習滲入外國勢力對台灣安全的算計!

(作者為前空軍中將副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