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5張睿廷/場邊觀察

周子瑜事件重演 選民已厭倦

image
2016年總統大選投票日前一天,赴韓發展的女藝人周子瑜因受大陸網友抵制,經紀公司安排周子瑜錄製影片公開道歉,群情激憤下,民進黨在當次投票大獲全勝。(本報資料照片)

 大陸於世界大學運動會場邊出手搶台灣選手奪牌賀電,此畫面與2016年周子瑜事件驚人相似,同樣觸及主權象徵、同樣發生在投票前夕、同樣瞬間挑起情緒。不同的是,如今劇本重演或許無法複製當年效果,因為多數選民早已各自站隊,投票意向不再只是單純憤怒,更多是對國內政爭的厭倦與懷疑。

 2016年總統大選前夕,赴韓國發展的台灣女藝人周子瑜持中華民國國旗上綜藝節目,被舉報是「台獨行為」,受大陸網友抵制,經紀公司因而安排周子瑜錄製影片公開道歉,聲明自己是中國人。

 道歉影片發布於總統投票日的前一天,全台掀起「被羞辱感」,甚至有評論將周子瑜類比為被伊斯蘭國挾持的人質,被迫面對鏡頭宣讀「悔過聲明」,群情激憤下,民進黨在當次投票大獲全勝。

 如今大罷免在即,兩岸爭議場景從韓國綜藝節目換到跆拳道賽場邊,似乎又在「助攻」民進黨,不過,近幾年每逢台灣選舉,民進黨主打仇中幾乎已成固定模式:2016年周子瑜、2020年香港議題、2024年解放軍演,如今則是搶賀電。這種「固定劇碼」的重複性,已使中間選民逐漸免疫,社會不再單純被情緒帶著走,而是開始反問:為何每到投票前,「抗中保台」總會一再被提起?

 事實上,北京若真想干預選舉,不可能不知道「挑釁效應」反而會助長民進黨聲勢,何必在此關鍵時機刻意插手?對於綠營遇到選舉就打「亡國感」的膝反射,選民早已麻痺,預期726大罷免結果終將驗證,對岸助攻劇碼已無法再左右台灣選舉,真正決定選票的,是立委執政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