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9 朱玉昌

AI挑戰人類的主體性

輿情瞭望

image
(圖/美聯社)

 OpenAI執行長山姆.奧特曼7月24日在OpenAI總部,與知名脫口秀主持人西奧.馮進行了一場長達90分鐘的輕鬆訪談,奧特曼於有意無意間提及AI發展的重大轉折點,話題牽動著深沉的未來議題。

 奧特曼分享他某個清晨收到一封令他難以理解的艱澀郵件,便嘗試將問題拋給尚未公開的Chat GPT-5模型,結果解答清晰完整,甚至補足奧特曼所有遺漏的思考盲點,其邏輯精確到令人震驚的地步。奧特曼坦承,他當下坐在椅子上眩暈了數秒鐘,這是讓他首次感到難以置信。

 接著奧特曼坦言,自己4個月大的兒子,永遠不會比AI聰明。這不是未來,而是孩子從出生那一刻起就注定的現實。他不是誇張的悲觀,而是以一個冷靜觀察與催生者對技術演進速度的誠實評估。在這場訪談中,奧特曼進一步預測,之後恐怕連OpenAI的CEO都要由AI來擔任,而自己則「可以去做點別的事」。

 奧特曼透露他正著手打造一款全新的電腦形態,不需滑鼠、不需網址,只需告訴AI去完成一項任務,AI便能自動執行。人類正在走向一個不需操作、不需思考就能完成工作的未來。然而,便利的代價,是不是也意味著人類的自我訓練與自我表達能力亦將隨之弱化?

 人機融合的未來不再是科幻命題,而是即將成為日常的現實。但融合背後的真正危機,應該是人類在過度依賴下,必然逐漸放棄判斷與責任,那麼,當人類開始讓AI替人類做選擇,下一步自然是由AI為人類決定所有結果。這並非杞人憂天。奧特曼語帶深意地表示,「我們一直以來,都把人類放在故事的中心。AI 時代,也許我們不再居中,但我們總會找到方法,重新把自己放回宇宙的敘事裡。」

 這句話的哲學含量不容小覷。奧特曼等同承認人類主導地位的鬆動,同時也試圖為人類在未來敘事裡尋找新的位置。文章寫到這裡不禁疑惑,AI可以重寫劇本,但唯有人類還能質問「為什麼要演這齣戲」,難道人類只剩下從敘事中找尋意義的能力嗎?

 這場技術革命的核心,其實不是AI能做到什麼,而是我們願意保留多少人性的空間來對抗完美演算的誘惑。從奧特曼透露GPT-5的強大,這款迭代模型的出現不會是人類失敗的象徵,只是迫使我們重新思考一個被忽略的問題,人類存在的價值,是否仍能超越被優化?(作者為富瑜文教基金會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