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籲和對岸打交道 增添對美籌碼
中美貿易談判 台美關係確實不樂觀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川普政府因大陸抗議而拒絕讓賴清德總統過境紐約,而美國眾議院前議長、眾議員裴洛西也在社群平台發文稱,這傳達出一個危險訊號,就是美國可能在中國施壓下,在台灣議題上保持沉默。學者認為,川普策略一定是保持台灣可以牽制中國的角色,大戰略不會改變,建議賴政府要跟對岸打交道,對美才能夠有多一些籌碼。
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嚴震生分析指出,美國總統川普與大陸互動的過程中,很可能會從美國利益出發,而沒有把台灣考慮在內,對於現在的台美關係來講,「確實不樂觀!」他建議政府要跟對岸打交道,對美才能有一些籌碼。
淡江大學戰略所教授李大中表示,美中關係正處於新的關鍵期,主要是華府與北京已持續進行好幾輪關稅貿易談判,目前看來整體情勢還算審慎樂觀,至少雙方都有意願達成某種形式的協議,這種「持續談」的氛圍,是由美中領導人拍板定調,如果談判順利,不排除展開「川習峰會」。
李大中提醒,台灣對此必須審慎觀察,當前川普最在意的核心優先議題是美中之間的關稅談判與貿易協議,這可能是川普心中最重要達成的目標,希望獲取一個看上去最有利美國利益的好交易,能夠向支持者與美國民眾宣稱美國取得重大勝利。
對於裴洛西的說法,李大中認為,美國依然會支持台灣,尤其是美國國會不至於出現棄台論,而川普團隊中也不乏高度支持台灣或立場對中鷹派的人士,不過,美國行政部門目前對台灣的考量,一切仍以川普意志與偏好為依歸。他表示,在川普2.0時代,所有的官員高度服膺總統的大目標與方向。以目前來看,也就是所謂的美中貿易談判大局,而此形勢更是連動到華府對台灣政策的實際考量與微妙拿捏。
台灣藝術大學廣電系教授賴祥蔚則認為,川普策略一定是保持台灣可牽制大陸的角色,大戰略並不會有所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