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賴政府上一堂民主課
社會觀察

失能缺智的賴政府,卻被智慧的選民經由「大罷免大失敗」上了最好的一堂民主憲政課。選民對「責任政治」的要求,打趴了民進黨長期以來慣用的潑髒水、扣帽子文化,而疑以對朝野差別對待的司法,這次也起了反作用力。25件罷免案全數未過,可說是人民用投票給執政黨敲響了警鐘。
回顧過去蔡英文總統任內,施政不力只要推給阿共就沒事了。阿共要對台灣內政負責?這是民進黨詭異而百姓不深查之問題。內政應是建立在責任政治上,而非靠潑髒水、扣帽子,或不分青紅皂白抹紅反對聲音即可卸責,讓人民檢驗政府政績的聲音永遠埋葬在被打成異類之下,此次大罷免發動者更是把這種手法發揮到極致。
民間衝突處處可見,賴總統的「雜質說」,是否「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民主從來不是一言堂,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提及《刑法》第100條早已廢掉之「意圖犯」,更是駭人聽聞,民主憲政言論自由之「明顯而即刻的危險」的基本原則早已被執政黨拋諸腦後。
自賴總統就職迄今,最大的事看起來就是大罷免,大罷免前,7月15日至18日進行「城鎮韌性(防空)演習」,讓大家提高警覺。但適值丹娜絲颱風造成南部災情慘重,政府未即時救災,招致民怨。美國對台關稅談判及近期飆漲的台幣匯率,對台灣出口產業的衝擊,政府本應即時反應,但人民卻等不到。
團結從來不是口號,團結應該是心悅誠服,當司法對反對黨的政治人物相關案件處理得既快且急,人民心中明顯感到差別對待時,寒蟬效應難道不會發酵嗎?
民進黨的少數總統就任之始,面臨國會不過半的局面,理應亟思理性解決問題以發揮高度,但卓內閣的官員卻不斷搧風點火與國會衝突不斷,113年憲判字第9號主要是針對《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修法,總統府、行政院、監察院、民進黨立委聲請釋憲而來,政府覆議失敗不思根本原因,經釋憲翻案的途徑若一用再用,政府將永遠無法面對少數執政之事實。政治問題以司法處理,大法官的角色將不再超然,也難怪兩次總統提名7名大法官的人事案均未在國會通過。
在726大罷免被完封之後,賴政府應深自檢討自己的施政,以回應新民意,政府已覆議失敗仍待尋求釋憲的諸多重大法案,應該「政治的歸政治」,保留司法該有的獨立超然。別忘了,自「現代民主之父」洛克以來,「多數決」一直是民主的金科玉律,「沒有國會沒有政府」。(作者為前監察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