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1吳靜君、王玉樹/台北報導

金融圈:美要關稅 更要開放市場

林祖嘉直言政府壓力大了 若談不到15%對產業難交代 金管會專案小組備戰

image
政大經濟系教授林祖嘉表示,日韓是台灣競爭國,如果台灣關稅高於15%,就難以交代,直言「政府壓力大了」。(本報資料照片)

美韓達成關稅15%的貿易協議,與日本、歐盟相同,但都被要求附加鉅額投資和採購。國內金融圈人士認為,如果台灣比照韓國模式,等於送「半個台灣」給美國。政大經濟系教授林祖嘉則直言:「政府壓力大了」,因為日韓兩國都是台灣競爭國,如果高於15%,就難以交代,至少要談到一樣稅率。

 面對美國公布對台關稅的最後關頭,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昨表示,從4月開始遇到關稅議題時,金管會就已成立專案小組評估對金融業影響,他認為,關稅對於銀行的影響比較慢,因為銀行屬於放款端,等到開始課徵後,就可能影響客戶的還款、獲利能力,目前尚屬穩健。

 韓國爭取關稅15%所做出的承諾,包括將提供3500億美元作為美方擁有與控制資金,可說由美方決定怎麼用這筆錢。該金融圈人士表示,台灣1年國內生產毛額(GDP)約20多兆元,3500億美元約新台幣10兆元,幾乎把半個台灣送給美國,或相當於台灣成立個主權基金、由美國代操。

 他表示,更擔心美方恐會「獅子大開口」,除了要關稅、要投資、還要更多晶片、開放更多產品市場等。

 兆豐金暨兆豐銀董事長董瑞斌則表示,稅率高低不能當成檢視談判好壞的標準,川普不會把關稅當作「唯一」的工具,所以除了關稅之外,像要各國投資多少在美國,甚至還可能要台積電加大投資美國。

 此外,還有市場開放的程度,例如汽車是否有關稅、針對美國汽車是否調降關稅、特斯拉要多少關稅等。另外非關稅貿易的開放,如美豬、美牛、甚至是稻米等,抑或是匯率市場,所以談判內容要整體視之。

 林祖嘉表示,台美談這麼久,除對美投資金額大小,就是市場開放問題,像是汽車關稅調降等。另美國介意的大陸「洗產地」,都可能是原因。他分析,如果台灣最後稅率大於15%,產業就「吃虧了」,競爭力受影響,所以政府現在「壓力大了」,因為難以交代。

 林祖嘉強調,接下來232條款公布的半導體、藥品稅率,才是關鍵。政府應該是想半導體談到25%左右,這就要比較看韓國是拿到多少。台灣與韓國對美出口產品主力有所不同,我國以資通訊產品、視聽產品為主,韓國則是汽車最大宗。但資通產品的電腦、伺服器,還有汽車零配件、機械產品上,雙方在美國有重疊,半導體與記憶體,出口也存在供應鏈競爭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