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4林縉明/台北報導

僑生成學工 2成沒念完退學

image
康寧大學曾爆出斯里蘭卡外籍生非法打工案,引起軒然大波。(本報資料照片)

 政府大力推動新南向政策,截至112學年度,新南向產學合作專班招生1萬4880人,實際就讀1萬3186人,但部分學校師資不足、缺乏輔導、配合仲介等因素,頻傳有學生假借來台讀書名義,非法在台打工,甚至有2成僑生退學,審計部報告要求教育部督促學校改善,以提供僑外生良好學習環境,維護國家正面形象。

 因應少子化,政府近年擴大國際招生,特別是新南向政策國家,希望促進優秀人才留台就業,不過,部分私立科大、大學為增加招生數與仲介合作,以提供獎學金的名義,吸引外國學生來台就讀,實際上藉由實習的藉口,把僑外生送到工廠工作淪為黑工,例如康寧大學、彰化中洲科大都曾爆出把僑外生送到工廠當黑工的案例。

 不僅僑外生淪為工廠黑工,甚至有以求學名義來台就讀的新南向國家女子,來台後根本未到學校就讀,或是利用課餘時間,來台從事陪酒、賣淫,若學校沒有即時通報,難以掌握這些藉由學生名義來台的女子行蹤。

 審計部報告指出,大專校院招收新南向國家學生,有學校未嚴謹審核學生資格、財力及語言能力,並透過人力仲介方式招生及收取代辦費,甚至有學校扣留學生護照,導致學生淪為學工或遭受勞動剝削;學校提供教師待遇偏低,教學品質欠佳;學生華語文能力不足,無法理解上課內容;學生未專心於學業,常缺課及超時工讀,形同變相外勞等情況發生。

 根據統計,111及112學年度就讀國際專修部僑外生合計4721人,其中通過華語文能力測驗標準(A2)共有3770人;未通過測驗標準辦理退學共有556人,其他原因退學總計有443人,約有2成僑生退學。

 教育部表示,將追蹤學校改善辦理情形,及督促落實招生、教學及輔導等作業,並增進學校輔導人員專業知能及完善僑外生反映意見管道,以利掌握其需求並提供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