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4陳長文

好鄰惡鄰箴言 賴總統痛改前非或辭職

天堂不撤守/專欄

image
(圖/本報系資料照)

 執政黨側翼公民團體發動之「大罷免」,第一波針對24席國民黨立委及1席新竹市長之罷免案,全數失敗,然過程卻是嘆為觀止的民主鬧劇。執政黨支持之罷免案,對國民黨區域立委清算式連署,悉數成案;反觀國民黨發動之9席反制,卻因偽造文書潰不成軍。一邊工於心計,一邊敗事有餘,皆非民主常態。

 賴總統自去年5月就職以來,1年有餘,未聞一句足慰民心之語。鬧劇暫歇,非但未見其反省,反將大罷免大失敗之責任推諉公民團體,孰料聯電創辦人曹興誠「民進黨沒有掌握這樣的契機,一方面請我繼續支援三階罷免,一方面卻又拒絕我的建議。」之言揭露民進黨為幕後推手。賴總統(兼民進黨黨主席)更於中常會定調,續推8月23日第二波「精準罷免」,續採與民意對抗之姿。然言者諄諄,聽者藐藐:

 一、鄰寇之辨在賴總統一念之間。

 近日拜讀薩克斯教授之《新倫理多邊主義聲明》,引述教會聖師聖奧古斯丁之箴言:「擁有一個和平的好鄰居,比發動戰爭征服一個壞鄰居,更能帶來福祉。」擲地有聲。其理不僅適用於國際與兩岸之間,於國內朝野亦為金玉良言。

 一念之間,賴總統將在野黨與大陸皆視為需征服的惡鄰。對內,將一切制衡力量視為寇讎;對外,則為鋪平「務實台獨」險路,將對岸冠以「境外敵對勢力」,再以大內宣「反共護台」行政治鬥爭。筆者要問:賴總統憑什麼認定「台獨」是比「良制一國」更好的道路?為何選擇導向戰爭的險途,而非尋求兩岸和平共處之方,莫非精神錯亂?

 二、為遂朝野黨爭而分化敵我,終將失民心、甚至失去僅有的4成選票。

為征服國內惡鄰,便須區分敵我。筆者晚輩憂心忡忡表示:「納粹初始亦為民選上台,隨後便不再接受新民意檢驗。」賴總統將異議民意比擬為應「打掉」之「雜質」,更以抗中大旗將所有異議者打為「中共在地協力者」,欲將民意「純化」為台獨信徒。此等法西斯般之偏執非但無法團結國家,反陷入對內分裂與對岸情勢誤判的惡意螺旋。

 當賴主席將所有精力耗於政治內鬥,國家危機卻已迫在眉睫。其高舉「脫中入北」大旗,一意押寶美國,孰料反遭美國關稅反噬!面對匯率升值11%、關稅加徵20%的雙殺衝擊,政府竟恍若未聞,陷廠商於險境,此等外交失能、經濟失策,完全失職!

 對外失據,對內則民心盡失,南部水患未解,災民嗷嗷待哺;民調顯示其不滿意度創下56.6%新高,更有逾7成民眾認內閣應改組。值此內憂外患之際,國家不需僅為鞏固其僅餘4成選票的黨主席。為今之計,唯有辭去黨主席,以全民總統虔誠懺悔之姿,團結國人,共解國難。

 三、效法訪問大陸的尼克森,與大陸共謀良制一國。

 或謂,大陸豈能成就「良制」?大陸已非吳下阿蒙,已見「具中國特色之社會主義」,其經社文化之成就,舉世矚目,何日脫胎換骨步入法治憲政當可期待!

 賴總統可效法造訪大陸之反共大將尼克森,正視對岸之變與不變。與其執著於歷史之瘡疤、現狀之扞格與欺人騙己的台獨,何不共促兩岸以「良制一國」為目標,為中國人千秋萬世開太平?

 綜上,「大罷免」落幕,乃是民意給予執政者最清晰的警訊。總統若只顧推動罷免,無視726之民意反彈,敗後更不願負起改革責任、檢討自身,那就下台吧!以珍惜得來不易的民主政治,促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從「法制」到「法治」,以臻「良制」。(作者為支持「不同意罷免/核三重啟公投」的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