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5蔡佩珈、王家瑜/台北報導

關稅來襲爸爸憂鬱 恐影響子女

image
今年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加劇家庭生計問題,更有2成3爸爸表示工作、收入或投資受到影響。示意圖為勞動部長洪申翰呼籲企業別濫用無薪假。(本報資料照片)

 兒盟昨公布調查顯示,超過4成的爸爸呈現中度以上憂鬱,主要壓力來源為經濟問題,且小孩出生後,近8成爸爸坦言家庭支出明顯增加,難以應付家庭開銷,尤其今年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加劇家庭生計問題,更有2成3爸爸表示工作、收入或投資受到影響。董氏基金會引述《美國預防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父親若罹患憂鬱症卻未獲診斷或治療,對孩子的社交和行為的負面影響可能持續數年。

 兒童福利聯盟發布2025年父親壓力狀況調查報告顯示,43.3%的爸爸在情緒量表中呈現中度以上憂鬱傾向,其中14.4%為重度或極重度,更有超過1成認為自己沒有價值或生活沒有意義。壓力來源第1名為經濟問題,如收入不足、債務、生活費負擔。調查也指出,育兒開銷大也增加爸爸壓力,近8成坦言孩子出生後家庭支出明顯增加,收入難以應付家庭開銷。

 調查顯示,衛福部去年8月推出「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提供15至45歲有需求的民眾每人3次免費心理諮商,卻有68.7%爸爸不知道這項服務。

 董氏基金會引述一篇今年6月發表於《美國預防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父親若罹患憂鬱症卻未獲診斷或治療,對孩子的社交和行為的負面影響可能持續數年。結果發現,父親若曾表現出悲傷、憂鬱或沮喪等症狀,孩子在4年後更可能出現焦躁、反抗、憤怒等行為,且合作性與自尊心都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