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川普關稅 賴政府不如盧秀燕
-182833.jpg)
美國已宣布台灣對等關稅為20%,並從8月7日起徵。賴政府強調這只是「暫時性」的稅率,雙方仍在談判中,然而對談判內容、交換條件、談判時限等一律蓋牌,讓台灣內、外銷業者都很焦慮。因為「暫時」到什麼時候,大家都不知道,總不能一直等下去吧?
7月汽車領牌數較去年衰退22.3%,許多人都在等零關稅後汽車降價。農民也在等,萬一美國農產品進口零關稅,還要不要繼續從事農業?外銷業者同樣在等,如果稅率降不下來,是不是要改換產地?
這是種「慢性凌遲」。不確定性比關稅本身還可怕。因為確定了,大家可以想辦法應變;不確定,也不知道等到幾時,大家就會焦慮。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已講得很明白,新稅率「基本上已定」,幾乎沒有空間立即就此磋商;政府卻拿白宮文件說文解字,指稅率仍有調整空間,但人民並不想聽。早點確認、早點應變;拖下去真的不是辦法。
其實國人很清楚,面對川普這種擅長極限施壓的高手,談判是件艱困的事。政府如果說:為保護汽車工業和農業,不得不接受20%關稅;或者為爭取15%關稅,不得不開放市場,人民都可諒解。但現在人民不諒解的原因有二。第一,民進黨政府之前口口聲聲說「台美關係史上最佳」,現在看來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第二,這麼一件決定台灣未來經濟發展的大事,中央各部會應先積極地動起來,而不是等協議確定後才行動。然而現在看來,各部會首長都在袖手旁觀。
賴政府的表現甚至不如台中市長盧秀燕。雖是地方首長,她3日仍積極邀中部8縣市首長開會因應美國關稅的衝擊,並向中央具體提出15項建議方案,包括公開受關稅影響產業清單及台美談判內容、交換條件,以利產業應變。就政黨政治立場,在野黨政治人物依據「影子內閣」概念,提出對中央政府的施政建議,並無不妥,尤其中部地區主要的機械、自行車、手工具與精密工業,可能首當其衝,對比中央政府的畏首畏尾,更凸顯盧秀燕的積極任事。
建議賴政府在8月7日的對等關稅開徵日前,盡快向社會提出具體的報告。雖然礙於保密協定談判內容不能講,但除了稅率,總有可以公開的資訊,尤其是附帶條件到底是什麼。
民眾黨團總召黃國昌4日召集朝野協商,希望行政院長卓榮泰在8日及12日能到立院進行台美關稅談判專案報告,但民進黨團及行政院經貿辦公室反對,該案只能再進入院會討論。賴政府堅持不讓人民知道得更多,那就不免讓人懷疑:是不是又要等到8月23日第二梯次的大罷免投票後,才肯公開談判內容?(作者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