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主席改選三劇本
資深媒體人專欄

抗罷免初戰告捷後,國民黨主席改選時程亦告底定。雖說投票要等10月中才舉行,但按目前形勢,誰會接棒黨魁,到9月初領表完成後結果就將明朗。從今看,最符合政治現實的劇本,大抵有三套:朱立倫續任、盧秀燕接棒,或由能孚黨內眾望者扮演「伯公2.0」。
第一套,在帶領國民黨挺住一度有滅黨危機的大罷免後,「苦勞不容否認」的朱立倫,堪稱奪回了爭取連任的基本正當性。即便黨內「倒朱」暗流不時湧動,但如果朱盧之間有明確默契,則朱立倫的續任,能保盧秀燕專注台中市政的優先使命,並可使「媽媽市長」繼續持盈保泰,維持超黨派的人氣基礎,而不用過早陷入黨際殺伐的戰場。惟此策運行的前提,是朱盧之間要對未來兩人的角色分工有著精誠懇切、推心置腹的共識,以避免上次大選間,侯友宜競總與國民黨中央咬合不緊,嫌隙反生的覆轍。
第二套,是在朱立倫真心願意交棒的情境下,盧秀燕責無旁貸,一如蔡英文在2014出任黨主席那樣,及早扛起率領全黨反攻的重責。疼惜盧的幕僚,固然會擔心盧秀燕過早進廚房、提前花了妝。但既然盧秀燕在2028披掛上陣的主客觀情勢都漸趨明朗,那麼,她被推上朝野對決的風口浪尖也只是早晚問題。與其等到時再來應對局面,提早熟悉黨務機器、訓練自己在黨務系統內能孚眾信的執行官,也並非短視之舉;反有正式開牙建府、收徠在野陣營四方能人,為2028鏖戰蓄積人才池的正當性。
第三套,則是在朱真心願意交棒、盧亦無十足把握北上的情況下,敦請朱盧皆願懇託且都信服的賢者出馬。胡志強已有的表態堪稱微妙,留有玄機,但仍等盧秀燕下定決心。事實上,老驥伏櫪的胡志強若能接棒,絕非僅是盧秀燕的「代理人」而已。
深諳國際形勢,承擔過外交重責的胡志強不但對所謂的「賣台」指控幾乎免疫。胡可能還是在當前中美戰略對峙下,最能說清楚國民黨對內對外政策的總教練,藍營的「強台和陸,與美互信」路線該怎麼走,為什麼這樣走,又為何比「抗中保台」更穩妥,也只有胡志強的能言善道可以說服中間選民。
而在對陸交涉與國民黨兩岸論述的重構上,從江澤民時代便開始與對岸過招的胡志強,也可先由黨的立場做起,替總統候選人提前打掃戰場;用最資深也最能扛火力的老牛,替國民黨扳回在兩岸議題的主動性,做最大膽的探索。
若胡願意出山,盧仍應在黨中央配備能代表己意的幹部,提早進入黨務狀況,接通對全台民情的反饋天線。與此同時,盧胡仍應給交棒的朱高度肯定,並懇託朱以悠遊之身走訪民間和業界,為關稅戰下全面承壓的台灣蠡測衝擊的痛處,探索解方與出路。這應也是對政策與治理,遠比對意識形態鬥爭更感興趣的朱立倫願作之事。
當然,若胡志強進駐黨中央,盧秀燕固守市政本陣,朱立倫遊走民間廣結善緣之勢能成,三巨頭對朝向2028的大戰略,如藍白怎麼合等,亦應先有大致的共識與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