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川普颶風 賴政府航向何方

從台美關稅談判不盡人意,到川普稱台積電將在美國投資3000億美元,在當前的地緣政治環境下,台灣早已不是什麼「打不沉的航空母艦」,而是在太平洋西側漂零的一葉孤舟。外面強風暴雨,帶頭指揮孤舟的卻還在拚命搖晃,嘴裡喊團結一致,卻又想「追殺」舟裡的人。眼看孤舟再不穩住就要撞山,指揮艙裡卻人匿影消,本應分層負責的黨眾們則還在打架爭搶升到「頭等艙」,並嘗試把意見不同的同舟人當成「雜質」扔進海裡。
川普第一任期的國務院資深顧問惠頓4日撰文,分析「台灣如何失去川普」,及與川普政府漸行漸遠的原因。文中以相當篇幅評論我副總統蕭美琴擔任駐美代表期間的表現,認為蕭美琴與共和黨人關係疏離,甚至容易被視為反川人士。文章亦提及,賴清德7月29日接見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執行長威爾森,但川普實際上一直希望能取消政府對該基金會的補助,「公開接見威爾森怎麼可能是明智之舉?是蕭美琴建議的嗎?」
但其實,賴政府對外決策失誤其來有自。最顯著的例子,就是近期賴清德曾嘗試爭取過境美國,問題是,眼下美國正同大陸就關稅、貿易談判得如火如荼,且非常可能還要順便替川普到訪北京鋪陳「有利條件」,而台灣與美國的談判尚未取得結論,此時道經美國,不啻是把自己當成食材送到了人家的砧板上。
近30年來,歷屆總統都把訪問美國視為不得了的大事,甚至無論如何緣木求魚,還有總統希望能到首都華盛頓「轉一圈」。只是,若無法辨明國際形勢變化,就可能換來像賴清德遭拒絕過境紐約的結果。訪美計畫不僅是嚴重的決策失誤,也顯示對外體系的螺絲釘都已鬆脫,把本應井然有序的標準作業程序弄到荒腔走板,大失尊嚴與公信。
見微知著,眼下的台美關稅貿易談判亦呈詭譎狀態。例如,賴政府上任以來言必稱「主權」,既然如此,當應知曉一個主權與另一個主權政府進行談判時,從來不會簽訂什麼「保密協議」,因為在談判桌上,彼此都是對等的,任誰也沒有資格或權力去要求對方替自己保什麼密。
因此,面對台灣在野黨認為政府對關稅談判大搞黑箱,賴總統卻以「保密協議」來回應社會時,實際上已經徹底自我矮化,猶如民營企業雇員就業前還要先與雇主簽訂保密協議一般,把「主權」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如今,川普單方面喊出台積電準備投資美國3000億美元,賴政府治理下的台灣,還能相信自己是麥克阿瑟將軍口中「不沉的航空母艦」嗎?風雨飄搖之際,賴總統須給全民一個明確的交代:究竟想把這葉孤舟帶向何方?(作者為前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及智慧財產研究所合聘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