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威脅識讀教材」的台獨陷阱

台灣教育部9月即將全面推行「中國威脅識讀教材」,表面宣稱為了提升學生媒體素養與防範認知作戰,實際卻是暴露出民進黨政府的政治意圖,為了文化台獨嫁接教育工具,實際充斥意識流下的認知戰。
「意識流」是心理學術語,用以描述意識的連續流動性質,就像一條不斷流動的河水,起點終點皆沒有固定,如同「中國威脅識讀教材」掐頭去尾的認知作戰。這套教材以「中國為敵」的意識為出發點,要讓學生從小建立「兩岸對壘」的敵我架構,從歷史、媒體、外交、科技等不同面向進行洗腦宣傳,已經完全背離教育初衷,無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多元認知的能力,服膺政權為了意識形態續命而設下的集體洗腦機制。
「中國威脅識讀教材」可視為108課綱的蔓延與深化,透過課綱操作將中國史邊緣化,甚至定調「他國研究」,並且刻意刪除相關連結,同時大幅提升台灣史的比例,補足當中的歷史空白,造成學子歷史視野侷促一隅。民進黨政府利用這套精心設計的洗腦系統,從歷史課本到媒體教育,經年累月滲透校園,而將兩岸的文化傳承硬生截斷,目的在意識上培養「天然獨」的世代。
民進黨政府一再強調這套教材提供教師「自願使用」且「不具強制」,但對基層教師所承受的政策壓力卻無從迴避,這種變相的推廣方式,已讓學校無從選擇,也讓學生難以質疑。教材內容充斥著刻意操作的意識形態,為了製造對於中國的普遍猜忌與恐懼,而將所有來自對岸的新聞、平台、影視產品都扣上「統戰」陰影,而把正規交流以偏概全,遂行一種認知「規馴化」。
令人憂心的是,這些教材對於國際輿論與區域政治的詮釋,完全避談台灣自身的認知操作,對於美日等國的資訊戰略也避而不談,導致學生對於國際理解淪為片面失衡,以為全世界只有中國遂行認知作戰。
「中國威脅識讀教材」13篇雖被冠上「識讀」之名,卻以圍繞與中國相關的「威脅」、「謊言」、「統戰」等邏輯展開,因為針對中國的媒體與資訊,沒有強調國際社會複雜的宣傳操作手法,這類教材不但無助於培養媒體素養,反而形塑一個世代的政治偏執。學生被迫接受一套系統化的仇中觀點,並將帶著這樣偏見看待對岸,兩岸和平的可能性也愈發渺茫,最終走入「文化式」台獨陷阱。
面對全球化浪潮與區域動盪威脅,台灣需要的是開闊視野與多元理解,唯有了解對岸,才能真正擁有與之互動、競爭與對話的能力。「中國威脅識讀教材」一旦凌駕社會自省、多元共存甚至客觀歷史的底線,將會失去一整代的自由靈魂。(作者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