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7 羅元泓

總統應打開治理格局

輿情瞭望

image
(圖/本報系資料照)

 台灣面臨美國20%的對等關稅宰制,後續接踵而至的還有影響台灣經濟出口產值更為關鍵的半導體等產業的「232條款」強力經濟海嘯席捲,而對內還面臨連日豪大雨淹水重創台灣南部的淒慘災情,導致民怨憤慨。不過,賴清德總統卻發出持續性的戰鼓號角吹響宣示,823第二波罷免之役,將與罷團站在一起,堅持奮戰到最後一哩路。

 賴清德把美國對台灣課徵20%關稅美化為「暫時性關稅」,然而,這樣企圖為安撫國內民心憂慮和產業界動盪惶恐而包裝的糖衣語言,已經被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打臉:「美國總統川普最新宣布的關稅幾乎完全確定,外界不應該寄望這些稅率會在不久的將來調降。」態度已經挑明得非常清楚不過。賴清德國安團隊和卓內閣對美經貿談判團小組的系統性失靈,對台灣產業界和人民所帶來的傷害與衝擊之重,讓吾人不敢樂觀。

 在內政治理上,從丹娜絲颱風、竹節草颱風,再到白鹿颱風等一連串對雲嘉南地區所造成的水患重大災情和農損侵襲,無疑暴露出過去前瞻計畫所涵蓋的治水預算與防洪防汛治水工程失靈,當民眾遭遇道路積水、家園泡水損毀、網路電力中斷之際,賴清德和卓內閣官僚心態高高在上,與民意脫節,治水務虛不務實。

 台灣正面臨內外交迫挑戰危難關頭,賴清德心中所想的還是大罷免和在國會席次上輾壓在野黨,把王世堅在民進黨中常會苦口婆心的勸諫,當作是馬耳東風,讓忠言良心之聲慘遭黨內圍剿和青鳥出征。

 盧秀燕等中部8縣市首長開會聯合向中央所提出的公開受關稅影響產業清單及台美談判內容、交換條件,利於產業鏈應變等建議,已經給賴卓體制足夠的找台階下理由,以及打開朝野和解共生的契機,賴清德和卓榮泰應該順勢而為,不要到最後連農漁民的權益都受到侵害,美豬、美牛對台灣市場的門戶洞開愈開愈大,讓農漁民的生計陷入愁雲慘霧,裡子、面子盡失,這樣,2026和2028就不用期望有翻轉之勢。

 賴清德應該好好思考與反省個人領導風格,打開治理高度與格局,否則,對內,治水無感失去民心支持,對外,美國步步進逼,產業外移、勞工生計受影響,以及經濟優勢流失,兩者夾殺之下,賴清德恐怕會難以面對台灣人民,走向崇禎化的狹窄命運,縱使內閣改組,恐怕也難以翻轉劣勢。(作者為自由撰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