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8林周義/台北報導

過40歲腰圍太粗 當心三高、中風

image
腰圍正確量測方式是早晨空腹、自然站立時,移除腰部衣物,用腰圍尺水平繞過腹部中線。(國健署提供/林周義台北傳真)

 肥胖是造成代謝疾病的最重要因素,國健署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資料顯示,40歲以上民眾近5成腰圍過粗,腹部肥胖情形普遍。當腰圍過粗,又有血壓偏高、空腹血糖偏高、三酸甘油脂偏高、好膽固醇不足,5項危險因子中符合3項就屬於代謝症候群,腦中風、心臟病風險比一般人高2倍,高血脂風險高3倍、高血壓風險高4倍、糖尿病風險則高6倍。

 國健署2022年起推動「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提供均衡飲食、規律運動等健康指導。計畫執行滿3年,收案者中腰圍未達標準且至少完成3次追蹤者,超過5成腰圍獲改善、約1成2達標準腰圍。

 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科長曾桂琴指出,腰圍過粗是代謝症候群的重要指標,若腰圍異常,第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都可能找上門;一旦腰圍減少,心血管疾病、代謝疾病風險將降低,內臟脂肪也會減少。

 為遠離代謝症候群,飲食上可遵循「我的餐盤」口訣,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飯跟菜量相當,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

 另外,成人每周應累積至少150分鐘中度身體活動,如太極拳、騎腳踏車或桌球等。不妨從每天30分鐘開始,可分段進行,每次至少10分鐘,並可依興趣與體能選擇合適運動,養成規律運動習慣。

 國健署提醒民眾定期量腰圍,成年男性應小於90公分、女性小於80公分。正確量測方式是早晨空腹、自然站立時,移除腰部衣物,用腰圍尺水平繞過腹部中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