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0程炳璋、高鈞麟、謝佳潾/連線報導

祕境多人禍 專家:加強山水教育

image
海神宮是私人土地,公權力無法禁止民眾進入,只能設置警示牌告知民眾危險性,但效果不彰。(本報資料照片)

 今夏全台從南到北數個祕境景點傳出溺水意外,主管機關在風景與人命拉扯之間,往往選擇封閉景點。曾為各縣市消防局訓練十多年溪降、攀岩的專家伍安慶認為,多數意外是人禍而非天災,選擇封閉不如加強山水教育。

 2021年虎豹潭溪水暴漲釀6死,高院認定新北市府管理缺失,判決國賠617萬元。山林專家憂心該判決將促使政府機關走向封山的回頭路。

 伍安慶認為,台灣很小,若是出事就封閉山林,早無景點可親近,「難道出車禍也要封路?」他建議從教育培養全民正確山林風險判斷與足夠專業知識,政府可透過風險告知、後果自負等警語立牌取代封路。

 新店廣興橋下游7月8日發生消防員救援擅闖管制區溺水民眾,釀3死1命危。新北市觀旅局指出,台電桂山發電廠粗坑壩為公告禁止進入水域,因過去無重大事故未列公告危險水域,且無相關機關提出限制活動需求,意外發生後,將請台電加強現場風險告知。

 台電桂山發電廠發言人范文熾說,過去每周巡檢2次,若發現民眾違規戲水,通常先勸離,若民眾不服則通知警方介入。

 屏東三地門海神宮5年4起溺水釀6死1傷,該地為23名地主持有的私人土地,對外界要求負起管理責任,地主們認為不公平,「有遊客提醒安全問題,沒人聽怎麼辦?」為此,地主有意成立協會合法經營,三地門鄉公所也將全力協助,預計今年底成立。惟多數地主盼在協會成立前「封路」禁止遊客進入。

 「不封,出事誰負責?」南化千層岩發生成大生溺斃事件後,當地居民多贊成國產署封路,但地方也有「不如開放導覽解說」的聲音,因欠缺經費與法源依據,開放路仍迢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