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0李念庭/台北報導

漸進控醣3步驟 飯減半、先吃蛋白質

image
健康熱門

 近年「減醣飲食」越來越受歡迎,減少攝取澱粉、多吃蛋白質和蔬菜,兼顧減重與健康。不過,許多人正餐不吃澱粉會「沒力氣」,營養師建議,可透過「飯減半、搭配蛋白質及蔬菜、細嚼慢嚥」三步驟,提升飽足感的同時,漸進控醣、成功減重。

 晨光健康營養專科諮詢中心院長趙函穎說明,攝取過多加工碳水及糖,醣類比例容易過高,當蔬菜吃不夠、油脂爆量,就可能造成三高。白吐司、精製麵條、蛋糕、珍奶等高升糖碳水化合物,會對身體造成負擔,加上現代人久坐不動,容易使血糖升高,轉換成脂肪,堆積在身上導致肥胖。

 趙函穎指出,應選擇「高纖、低加工、慢消化」的澱粉來源,如糙米、燕麥、紫米、玉米、地瓜等全穀根莖;避免「高GI、低纖、易囤脂」來源,如白飯、白吐司、白麵、冬粉、全糖手搖飲等。

 趙函穎強調,控醣減重第一步,一定要先減少含糖飲料及蛋糕、麵包等加工甜食,再逐步減少澱粉量,搭配粗纖維食材,協助穩定血糖。例如以地瓜取代吐司、豆漿取代含糖奶茶,早餐吃茶葉蛋、水果、堅果,午晚餐每餐攝取2~3拳蔬菜、飯量控制在1拳內、搭配1拳的蛋白質如豆腐、雞肉。

 不過,白飯是亞洲傳統主食,許多人常說自己「不吃飯會沒力氣」。趙函穎表示,通常會建議「漸進控醣」,先將飯量減半,搭配低脂蛋白質、大量蔬菜,並且細嚼慢嚥,避免一股腦狂吃,就能兼顧飽足感又不囤積脂肪。

 趙函穎舉例,米飯可以改成拳頭大小的玉米、地瓜、南瓜,蛋白質如豆腐、雞魚肉、海鮮,可以提升飽足感,加上木耳、菇類、海帶芽等高飽足低熱量蔬菜,讓咀嚼感提升,也可加入毛豆、菇類做成炊飯,增加飽足與口感。

 另外,早餐、餐與餐之間也可吃水果,但要避免餐後已經飽足,又吃一大盤水果,會讓三酸甘油酯上升,造成脂肪肝跟內臟脂肪問題。

 至於進食順序,趙函穎建議可以先吃蛋白質,刺激膽汁分泌,幫助消化與吸收脂溶性營養;再吃蔬菜,提供纖維,減緩澱粉吸收速度;最後吃澱粉主食,此時胰島素敏感度增加,血糖比較穩定,也比較不會暴食,可改善脂肪生成。